CH1 十大原理:现象与原理
- 要点
- 经济是什么: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
社会人(理性人)如何决策:原理1-4 - 如何 -> 人面临决策与取舍,如社会如何在效率(蛋糕做大)与公平(蛋糕均分)间选择(原理一)
- 舍 -> 成本,因取而舍的代价:机会成本(原理二)
- 理性人的决策关注边际变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原理三)
- 人性驱利——激励(原理四)
社会人相互影响:原理5-7 - 贸易增加福利(原理五)
- 市场是分配资源的最佳手段(看不见的手:利己即是利他),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争(原理六)
- 政府有时而并不总是改善市场失灵,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原理七)
整体经济运行:原理8-10 - 生产能力(生产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决定生活水平(原理八)
- 货币发行过多 -> 物价上升,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现象(原理九)
- 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不能两全,经济周期——经济总量(产量、就业数)周期性的波动/也指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原理十)
- 经济是什么: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
CH2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方法
- 要点
- 经济学是科学——科学方法:观察->理论->进一步观察
- 假设有助于简化思考
- 假设帮助建立模型
- 循环流量模型——家庭与企业参与两个市场:产品服务与劳动力(生产要素),资源在两个市场循环
-
生产可能性边界——资源对产出组合的限制关系
- 内、外、边界的含义
- 效率与取舍
- 影响边界的移动的因素
- 经济学研究的层次:微观与宏观
- 经济学家的立场:实证(世界是什么样)与规范(世界应该是什么样)
- 经济学家与政治家,政府是否采纳经济学家意见?
- 经济学家与经济学家:实证方法与结果不同,价值观(立场)不同
- 经济学方法与模型:
- 单变量:饼图,柱形图,折线图
- 双变量:坐标系中的曲线——同一曲线上点的位置变化/曲线的移动/曲线的斜率,曲线不总反映因果关系,相关、第三因素或反向因果
CH3 相互依存与贸易,原理5的解读
- 要点
- 从生产可能性边界看比较优势:
- 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同的双方都不具备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出现在双方生产不同产品的效率差异
- 具有绝对优势的一方不一定具有比较优势,因为其可能在其他产品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因此机会成本更高)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由两种商品生产要素的替代属性有关,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外凸曲线
- 贸易可以增加福利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工(人们专门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 贸易的价格决定: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 国家间的贸易总体有利于交易双方,但可能损害某国内的特定行业利益——经济研究效率/政治考虑利益
- 出口品与进口品的概念——国内生产国外销售或国外生产国内销售
- 从生产可能性边界看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