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坐火车回到了兰州,这个对于我们全家意义非凡的城市!
兰州,从小我对她的记忆就是既陌生而又熟悉!从父母口中,老是会听到关于兰州的种种:“兰州的大杜伯伯来了、妈妈以前经常会去兰州探亲、爸爸以前从兰州会给爷爷奶奶背特产回来、兰州的牛肉拉面就是正宗……”虽然没有去过兰州,但这座城市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如同一位熟悉的老友!
爸爸一路向我回忆曾经四十年前的兰州。当时兰州是他们这些大头兵,一直千方百计在周末和假期要去的地方。当时少年的他们,从武威那个荒凉的哨所,一路从荒漠走出,来到兰州这个有点繁华象征的城市,内心的欢愉和希望可想而知。当时的兰州对于他们来说代表的就是外界,那个能让荒漠中的他们有点希望的绿洲!所以,关于兰州的回忆总是动人的……
其实平心而论,兰州的景点远不及西安那么多,但是每次来,我们都会去走走黄河铁桥、去看看雁滩,水车园、听老爸讲他和老妈在这座城市难得的一两次约会。白塔公园、中山铁桥、雁滩……都有他们珍贵的回忆!
中山铁桥旁边靠近白塔公园附近居然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博物馆区——金城关文化风情区。我们带着好奇,走进去瞧瞧:没想到里面内容丰富。有秦腔博物馆、黄河桥梁博物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彩陶博物馆……
一直自认为陕西是秦腔文化最繁盛的地方,但是进了兰州秦腔博物馆,被里面有趣的布局所吸引。一进去,走廊中依次排开秦腔中的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脸谱,色彩鲜艳,抓人眼球!
在这里可以看到,最早的秦腔唱本、钢印本唱本、脸谱、老杂志、老戏票、演出说明书、人工手画戏服、整套的木偶戏箱、唐代戏俑,到戏曲题材的剪纸、邮票、工艺品,以及一张张记载着戏曲发展重要历史事件的老照片。顺着这些历史的实物,我们可以遥看当年黄河吼秦腔的盛景。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要数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啦!古藤蔓枝、朴素的茅草屋,我们仿佛真的回到了过去,走在了当时的兰州老街上:这里有老字号的牛肉面馆,有热闹鼎沸的茶馆酒肆甚至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挑夫……还有著名的羊皮筏子和兰州大葫芦!惟妙惟肖的“老兰州人偶”,让我们一瞬间恍神自己身处在这个充满街巷文化、食物烟火气的老城里!
出了博物馆,自然就来到了中山铁桥!这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这座桥所有建筑材料是1907年从德国运到天津,再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也在当时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这几百年铁桥见证着兰州的历史,而在我的印象中,它出现在家里的黑白老照片中,那时的铁桥前站立着年轻时的爸妈,风吹动着妈妈的头发,两个人笑容灿烂,铁桥下黄河水流过……
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们一家三口再次来到中山桥上,感恩生活,让我们依然可以幸福地在这里合影。心里默默希望,每个五年,我们一家人都要来这里合影吧!一样的大桥上,希望有更灿烂的笑容和最美的表情!
陪着老爸、老妈在兰州走着这些越来越漂亮、便捷的道路,感慨万千。兰州,兰州——它注定对我们家意义非凡,它是一座记忆之城,这里记录着爸妈的青春、他们的故事……
而它对于我来说,又是那么的包容与温柔,每次来到这里总是一种熟悉的舒适之感!从来不怕迷路,不怕陌生,喜欢在任何一条平常的街头随便晃悠。在走街串巷中,在那清汤牛肉面的香气中,我总能一点点感受到老兰州那熟悉的气韵!
兰州,兰州,你对于我,从来不陌生!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我的丝绸之路(五)——祁连山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