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来翻看微信相册,看到前年妈妈做的潮州小食“鸭母捻”,突然很怀念那个味道——妈妈牌“鸭母捻”的味道。
妈妈从小就以巧手闻名,小时候外公外婆是开包饼铺的,店里的小吃多得数不清,像豆条,豆方,酥糖,绿豆饼,瓜册饼;豆沙包,肉包,菜包……产品大多数是外公外婆自己做的,而从小耳闻目睹的妈妈也学得几分手艺。
小时候家里穷,在物资紧张的时候,妈妈总能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小吃让我们解解馋。同样的一种粮食,在妈妈手里能吃出多种味道。
比如在我五岁那年,妈妈在盖房子前囤下的大米,在盖房子时请帮忙的亲友后还剩下很多,妈妈就把它碾成米粉,做成米皮,然后用自家种的青菜做陷,做成各种形状的红米粿,白米粿;而剩下的米皮妈妈则用米筒压成小圆张的粿饼,在太阳底下晒干,等到米果吃完了就把米饼蒸软,切成条状,把柴火烧旺,和青菜一起在大锅里一起翻炒,又是一顿大餐上桌,就着稀稀的米汤,在穷苦的日子里满足着我们寡淡的味蕾。嘴刁的四叔说我妈做的米粿最好吃,因为妈妈的揉功够劲够仔细,做出来的粿皮又软又韧,咬了不会粘牙,还说吃过以后再也吃不下其他人做的了。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了,想吃什么样的小吃都能买得到,但我们依然喜欢妈妈亲手做的各色小吃,妈妈做的油索松脆香甜,外面一层薄薄的反沙糖加上葱花粒更是锦上添花,不仅卖相加分更增添了味道的层次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妈妈的小吃花样也不断地更新,从小时候的米粿到现在的油索,油堆(潮州土音),鸭母捻,绿豆糕,菜头粿,还有各种馅的包子,只要我们想吃的,妈妈就一定会想办法把它做出来,然后一脸满足地看着我们大快朵颐。
妈妈做的小吃每次都能满足嘴刁的我们,我们很是吃不惯外面买回来的味道和口感,以至于每次尝了以后都会加上一句:唉,名头这么响,还不如我老妈做的。
明天周六,我要回家,回去寻找我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