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个人(个体)
个体是目标驱动型生物。个体所拥有的知识会影响他的思考、感受、行动。情感是个体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个体的自我与个体的目标、知识、情感密不可分。
2.1.1 动机(motivation):驱动之力
动机是一种促进人们获得渴望结果的驱动力和能量。
我们是一种动机驱动型生物。我们拥有并追求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注意力和意志力,但大部分时候这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自动化使我们分身有术,将注意力和意志力用在别的地方。
2.1.2 知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知识反映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知识在我们进行社会判断时提供了最初的信息。它影响了我们对社会事件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的社会行为,如期望、关注对象、准备、应对方式。
知识是通过我们所处的环境而得以启动的,不同的情境可以触发不同的知识启动,当一种知识被启动时,和他相关的知识也会被启动。
2.1.3 情感:态度、情绪和心境
情感是我们生活的旋律。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三种类型的情感:态度、情绪、心境。
态度是指人对特定的人、事物、事件、想法的评价。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积极态度指对这些人、事件、事件和想法拥有正面评价,即支持这些人、事物、事件和想法。消极态度则相反,表示负面评价,不支持。
情绪是比态度更强烈复杂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且伴随着生理唤醒(如心跳急促、呼吸急促等),如恐惧、快乐、愤怒等。
心境是比情绪更持久、更不集中的情感。
基因和文化基础是我们情感产生的基础,同时实时的生理反应、认知、情境也会影响我们当时的情感。
积极情感能减轻我们的生理压力,消极情感促使我们躲避危险。
2.1.4 自我:我是谁?我对自己的感觉如何?
我是谁?——自我概念
我对自己的感觉如何?——自尊
自我概念是大脑对自己的理解。
自尊是对自己的态度。高自尊是指对自己有正面评价,低自尊则指对自己有负面评价。
人们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社会比较)、观察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反射性评价过程)、观察自己的行为(自我知觉过程)来了解自己,从而获取自我概念和自尊。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自我调节来获取自己渴望的目标,通过自我呈现来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2.2 情境
人们是处于物理及社会环境中的,而这些情境又会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及行为。
2.2.1 人也是情境
人是彼此的情境。
只要有别人在场,就会影响到我们的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纯粹在场
同时,他人也会给我们提供机遇或威胁;——适宜性
当我们在群体中,也总会做出从众选择。——示范性规范
2.2.2 规则
规则是情境。
许多情境拥有一些“规则”,告诉我们是允许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它和示范性规范不一样,示范性规范传递的是人们通常做什么,而禁止性规范传递的则是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
还有一些情境存在脚本,该脚本描述了一系列事件预期发生的顺序,即我们需要按这个顺序来确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脚本情境
2.2.3 强情境与弱情境
情境又分强情境和弱情境,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时候其实是处于两者之间的。
强情境通常拥有明显的示范性和禁止性规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比较狭小,且通常是脚本化的;
弱情境缺少明确的示范性规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相对宽泛,且一般不会被脚本化。
2.2.4 文化
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议文化会影响情境。
个人主义文化:其成员将自己看作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致力于优先实现个人目标。
集体主义文化:其成员将自己看作是一个更大社群中的一员,且优先考虑与自己相关的他人和群体的利益。
个人主义文化为其成员提供了更多独立自主和个人控制的机会。比如,通过为其成员提供多种选择,使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个性,并且经由个人控制达成自己的需求。——文化适宜性
个人主义文化的规范:要脱颖而出,要狡辩,要听从自己的心声。集体主文化的规范:追求和谐互依,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和别人一致。——文化规范
集体主义文化中更可能将情境脚本化。不同文化中相同事情的脚本大不一样,不同文化对脚本支配程度的容许度也不一样。——文化脚本
2.3 个人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个人与情境一起,影响人们的思考、感受及行为的方式。
2.3.1 不同的人会对相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
不同的人在相同情境下感应到的方面不同,或相同的情境对不同个体的意义不同,导致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情境没有给个体提供合适的机会,个体很难达成自己的目标。——个人-情境匹配
2.3.2 情境选择个人
大多数情境都会有限制“入会”的条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正如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清华北大。
2.3.3 个人选择情境
不同的情境提供不同的机会,我们根据情境所能提供的机会来选择情境。
2.3.4 不同的情境会启动个人的的不同方面
我们所处的情境会引发我们的目标和信念,从而影响我们思考、感受及行为的方式。
2.3.5 个人改变情境
每个进入情境的人都能改变情境,有时这些改变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比如当领导致力于提高绩效时,工作氛围就会改变。
2.3.6 情境改变个人
情境会改变个人。你周围的人会影响你改变你;你所处环境的规则也会改变你;
文化会影响情境,因此也会改变个体。我们称文化在信念、风俗、行为习惯及语言等方面教化其成员的过程为社会化。
情境,不论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孤立的还是与其他情境相关联的,都能改变我们。
例子:
马丁路德金——从平凡到不平凡
马丁路德金是一个平凡又非凡的人,他与他所处情境的匹配促进了他的伟大成功,也推动了民权运动的进程。
金将对平等原则的强烈追求、非暴力抗议方式、无与伦比的演讲口才等个人特征带入了他所处的情境,而他所处的情境也给他提供了自信、能量、丰富的机会。他的成功不仅取决与他的人格力量,也取决于他生命历程中人格与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