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从西南政法大学读研毕业,2014年7月上班,算算到今年马上来临的7月,我已经混迹职场6年了,真想感叹,时光荏苒…快太太木
回想六年期间,我历经县、市、省三级,换了四个单位,虽说工作性质基本都是行政机关的综合业务办公室,但比起同龄人还算履历较为丰富。遇见的人,经历的事,能凑几个可说道的故事。
01
首因效应,一眼万年
首因效应,在心理学上也叫“第一印象”效应。讲的是平时在人们的交往中,第一次给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而所谓,第一印象,没有第二次机会。
换第二份工作的时候我从县城来到了市里。那一届一同入职的算我有十二个人,开始大家都被分散到各个办公室“暂坐”,一天,人事部门通知,下午单位领导要给新晋人员开个座谈会。可能是多次面试的经历,我对此比较敏感,觉得这样的“见面会”肯定有个人介绍之类的环节,在心里默备了一个稿子。我的专业是法律,那两天我正好在看《生活中的宪法》这本书,就把里面和生活切合的法言法语整理了一下…下午走进会场,发现阵仗比我想的还要大,七八个不同部门分管领导一排坐在开,跟面试席差不多,我们坐在对面依次作自我介绍,并围绕专业做一些说明,接受领导的随机提问。
我总觉得面试就是一场表演,实力不论,表演力很重要,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你要让别人认可你,要让别人觉得你口齿伶俐,逻辑清楚,思维深刻,专业过关…所幸,我准备的说辞都用上了。面试后,还有一道开放性的时政题,发了几张空白纸让大家自由发挥。
座谈会上众多领导与我们都是第一次见面,按照我们的文笔和口才表现,领导们开会商议,决定我们分往哪个科室。而凭借突出的表现,我被分到了综合科,其实算是领导的秘书科,相比,较多接触领导。
领导们的印象持续有多久呢…后来在电梯里遇到其中面试我们的一位领导,对方不仅记住了我,还称赞我叙述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我在单位已经熟悉了,负责查阅我们答卷的领导还对我称赞有加,说我是那一届里文笔最好的…近半年后,我被选做新来领导的助理,介绍我的人事部门领导说,这是我们这一届入职的研究生,综合能力不错…
首因效应的科学解释是,这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使后面的信息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等都是首因效应在职场的体现,也是想用这样的心理效应,占得先机。
初入职场,切记开个好头,说不定就是“一眼万年”。
02
我被夸穿像“公主”
故事接着说…
我被选做领导助理后,除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勤脚快外,我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着装。
有一次我穿着一个黑色蓬蓬纱裙,陪着领导去开会,回来的电梯里遇见另外一个女领导,她看着我说:小女孩都喜欢这样的蓬蓬裙,跟公主一样…一群人在电梯里对我“赞赏”一番,我当时觉得特尴尬,偷偷看了一下人家的助理,一身职业套装,优雅干练,简直把我秒成渣了,相比我就是“业余选手”…领导心里估计也绝对不是表现的那么“赞赏”,从此跟领导出门我再也不敢穿的很“公主”了。
反思后明白,职场穿衣的最高标准绝对不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得体”,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人,漂亮重要,合格更重要。
后来我就渐渐上道了,要出差了,肯定不穿裙子,选裤子运动鞋,干练好行动;明天要开会,选衬衣西裙西裤,因为可能有会务工作,需要端茶倒水;有接待了不介意穿的颜色鲜艳一点,显得不那么死气沉沉…牛仔短裤、超短裙一律不上班穿,太透太露太飘逸都留着周末穿给老公看好了,总之让人从穿衣打扮上诟病工作能力,那可就真的冤死了。
美剧《金装律师》律师事务所Pearson Spector高级合伙人,The most powerful woman in the firm(公司里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只要一出现就自带女王光环。网上有人这样评论:她从来都是精心打扮,优雅但不做作,有一种——老娘从哈佛毕业,老娘会穿着Prada,戴着珍珠项链在法庭上把你打得落花流水的气场。
着装就是表达,要控制自己所塑造的形象,这是一个让别人认识我们的机会。
03
细节决定职场
着装算职场细节之一,而职场的细节数不胜数,在职场待的越久,就越发觉细节的重要性。可能一个细节成就你,也可能一个细节毁了你。
开会时领导的座签,名字不能打错字。
接待时的就坐顺序不能坐错。
陪同领导出差,资料备份、举止文明、端茶递水…
大家津津乐道的职场礼仪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细节。
我给局长叫“哥”,这个段子发生在入职初期,我其实很小心翼翼,单位见到女的,无论对方多大,我都不敢叫阿姨,一律叫“姐”,见到男的一律叫“哥”。初来乍到,我自以为很礼貌,整天给办公室主任(女的)叫姐,一天一个陌生的男子来我们办公室,我看对方年纪不大,就很客气的叫对方“哥”,回头才知道人家是楼上某个局的局长,后来还有同事跑过来打趣我:“听说你给某某局长叫哥了…?”这件事估计是传到我们领导那里了,领导让办公室主任提醒我,单位不能总是哥啊姐啊…,打那以后,我才开了窍,要一份单位的通讯录,好好捋了捋关系,“小称呼,大礼仪”,这样的“小事”新入职还有被原谅的机会,往后估计没有了。
还有一次我和领导出差,电梯里,领导问开会预计多久,我说大概三个小时,领导惊讶,怎么需要那么长时间,我说需要传达的工作要求比较多,然后我说了一句:“要不,你开会时看稿子,挑重点的读…”,领导直接就怼回来了:“你这还给我提要求,你说怎么读稿子,你给我划个重点。”当时觉得自己真是口无遮拦的傻白甜,窘的恨不得把嘴巴给缝住。一句话犯了N个错误,表明稿子领导没看,表明领导对工作不熟,还顺带“要求”领导读重点…电梯里还有几个下属单位同志…还好当天去的领导是个直性子,他当场怼回来就算教育我了,没有后话。如果是喜欢把事情装心里的领导,估计我都上小黑本了。
职场不只是言谈举止要处处留心,核心工作疏忽大意的后果比不讨人喜欢更严重。
我在劳动监察大队上班时,年底,要给一个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老赖老板下“限期整改通知书”,我第一次写法律文书,检查了好几遍措辞和引用的法律依据,然而,整改通知书下发后,大队长核查发现我忘了写落款日期,这对一份法律文书来说是致命的,意味着这份文书没有法律效力,我简直欲哭无泪,好在当时同去的同事在当事人回执单上有落款日期,挽救了一二。
工作多年,发现职场上需要一个人大展拳脚的“大事情”实在太少,大多时候都是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
有人说,好习惯+好细节=职场法则,其实职场细节也不难把握,多留心,多练习,将对细节的注意形成职场习惯,最后这样的习惯将成为职场里个人持续发展进步、决定成败的关键。
(于小鱼:西南政法法学硕士,新晋宝妈,生活所思杂谈,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微信搜索“长河捡贝”(微信ID:chjb58 )关注我,一起交流,共同做成长型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