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题记
十一月尾的纤月,仅是一钩亮白色,宛如玻璃窗上的霜花,却又轻易洒落一地的皎洁。合上爱玲的书,已是凌晨一点。窗外,不曾见海棠花开,却是遍地银白。白月光!如爱玲一般。
似是如梦初醒,又如刚进入梦乡。那时天色已暗,黄黄的月亮“像玉色缎子上刺绣时弹落了一点香灰,烧糊了一小片”。我仿佛循着爱玲的文字,来到了民国时,遇到了她小说里的人物,也遇到了她。她穿着那身宝蓝绸旗袍,戴着嫩黄边框的眼镜,脸儿越显得像月亮,和胡兰成初次去她家时一样,她房里极简单却又那样华贵,亦让我讶异。
五月初的柳枝极柔,随着微风在湖畔轻轻摆动,偶尔掠过水面,惊起一圈一圈的波纹。杨柳清风,诗书画卷。择一幽静之地,捧一书闲读,此书曰《最优雅的民国女子》,书中末章讲的便是爱玲,于是便遇见了她。她是那样的优雅、高贵,她行坐走路可谓“行走时香风细细,坐下时淹然百媚”;她又是那样的聪颖、理性,仿佛只是个旁观者,世间的一切她皆能看透;她从不悲天悯人,亦不会同情人,甚至与胡兰成相恋时分别亦没有离愁……风华是一指流沙,她的才情却是时代湮灭不了的,她像一个谜,让人妄想探寻的谜,从此我便开始去了解爱玲,听她的故事,看她的传记,买她的书,读她的文。
似那一地的白月光,美虽美,难免苍凉,爱玲一生都透着凄凉。两岁时母亲出国,她便失了母爱,十二岁父母离婚后,她被继母欺凌,遭父亲毒打、囚禁,身患疟疾不得医治险些丧命。每每读到她的这些遭遇,总忍不住要掉泪,她若知道我因她如此痛心,定要怪我,高傲地不许我同情。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倾心之恋,也因胡兰成的滥情而以悲剧谢幕。“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素来高傲的她因胡兰成变得那样低,可见用情之深。可怪就怪在,用情至深却还能如此理智和清醒,她是一个怪人。热恋时仍能写出《红玫瑰与白玫瑰》,仍看得清男人娶了红玫瑰久之变成了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那明月光,娶了白玫瑰久而变成了饭粘子,红的却还是那朱砂痣。或许也正因她看得这样通透,才不曾想过要与谁结婚。但后来胡兰成离婚,她还是与他结为了夫妇,最终她在他眼中果然从白月光变成了衣服上的饭粘子。他曾许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末了还是让她独自颠沛流离……
和她的故事一样,她的小说大多是悲剧结尾。读她的小说总觉得痛快又有一丝后怕,许是她把人性描写得太过淋漓尽致。她小说里的主角大多是些生活在下层社会遭遇不幸的小市民,正是这样的小市民往往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所思所想。她的文字刻薄,她的故事凄凉。最爱她写景的部分,极美!用的明明是一些普通的字眼,却总描绘得让人惊叹。代表她的那轮月亮早已沉下去,然而她的故事和文字却不会沉下去——沉不下去。
她如不染淤泥的白莲,胜似雪中傲梅。而我觉得她最像那一地的白月光——孤高、冷艳、苍凉。在最美的年纪遇见她——民国才女,张爱玲,唯愿所有的遇见都不被辜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此文写于2016年下半年,那时还未遇到简书,如今把它发布在简书上,希望自己写过的东西都好好保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