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人无任何金融或货币相关知识背景,如有纰漏还请指正。
背景:我司在全国有数百家门店,业态极为复杂(支付场景较多且频繁,店铺之间、店中店及合作商户导致结算复杂)。经营策略上,为了极大留存消费者,推出了储值卡服务,然而用户体验极差。考虑过支付牌照,但2亿元的报价......无奈选择推出虚拟货币。
为了便于分析场景及竞品分析,同时抽象业务模型,我研究了央行发行人民币、腾讯Q币、支付宝及微信红包。
我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1、信息产业(IT)即抽象物理世界,虚拟货币在物理世界对标的对象即真实货币,所以选择央行研究其货币生产、发行和流通运作模式;
2、腾讯Q币为互联网中最成功的虚拟货币(腾讯称为“商品”),其Q币体系值得抄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3、支付宝作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人民币流通和支付工具,其使用场景覆盖最为全面,资金管理最有参考价值;
4、微信红包,在流通领域中极为流行的玩法;
我从中获得了什么?
1、引入央行体系,参照其进行虚拟货币体系规划
央行的职能主要包含:
(1)货币职能:价值尺度(给商品定价)、流通手段(商品交换的媒介)、支付手段(分次支付、信用货币等)、贮藏手段(货币存储、资金管理等);
(2)货币制度:货币划分(主币、辅币、纪念币)、发行依据(物资综合或货币本位制)、合法性、汇率制定等;
(3)货币流通量:其影响因素有流通的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发行政策。货币数量方程为M * V = P * Y,其中M为货币量、V为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品数量;
(4)货币供应量:货币分为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和流通中现金,对不同领域资金量监控有利于调整供应量。
从中我总结了一下原则:
(1)虚拟货币央行为唯一合法发行机构;
(2)虚拟货币不凭空产生和消失,必须有真实资金的流入或流出;
(3)虚拟货币的资金池,必须由央行管理;
2、引入工业化生产思路,从事虚拟货币生产
货币即商品,商品都会涉及到计划、采购、生产、交付、收款等环节。为了对虚拟货币的生产进行控制,我引入了工业化生产的思路,将整个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生产过程中,借助批次生产的概念,以批次为管理单元,生产固定规格(面值)的虚拟货币。生产阶段,资金转化为虚拟货币;发行阶段,选择批次投放渠道,可以有效控制流通;交易阶段,批次可有效追溯货币的来源及流通,统计会员的消费行为;结算阶段,虚拟货币转化为资金,虚拟货币消失(虚拟货币只能使用一次,可认为央行回收残币)。
3、虚拟货币发行渠道管理
真实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业务库)进入流通领域的,虚拟货币的业务库即各个使用虚拟货币的渠道。渠道管理类比商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外部商户、门店及公司职能部门。在渠道管理上,我做了编码管理和数据分层,可以灵活设置渠道是否可用、规格差异化管理、授信额度管理、销售限制等。
当然,仅有虚拟货币配套的信息系统是不够的,还需要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制定与之匹配的流程标准,方可顺利推行。在运营过程中,需监控会员消费行为、流通量、授信、渠道、交易等数据,不断迭代优化。
总结我的方法论:软件设计及业务抽象,从物理世界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