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产能平衡”缓解你的职场焦虑
【RIA】拆书系列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P96~98
【R】
七个习惯都能产生高效能,因为它们基于原则,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础,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把握机会,不断学习并结合其它原则以实现螺旋向上的成长。
此外,它们以符合自然法则的思维定式为基础,我把这个自然法则称为“产出/产能平衡”(P/ PC Balance)的原则。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关于鹅生金蛋的故事,足以说明这个常遭违反的原则。
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他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想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则寓言中蕴含了一个自然法则,即效能的基本定义。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高。而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二是“产能”生产的资产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
在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人,最终会连这个产金蛋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
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I】
一个职场人,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收入,当收入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就通过不断的跳槽以获取更多收入,而不去考虑自身是否具备拥有这个收入的能力,那最后一定会失去为他带来收入的工作。
同样的,如果他只考虑不断的提升自己身能力,而不去考虑获取匹配于自己能力的收入,那最后也一定会陷入生活的困苦。这两种人,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人当中都不少见;今天我们分享的“产出/产能平衡”原则,就是这样一个帮助我们,让收获和能力得到平衡的方法。
如果我们能识别出,对我们而言,所需要的金蛋(产出)是什么的话?就能够去识别出我们的鹅(产能),是否具备支持我们收获匹配产能的产出;当两者不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能识别出是产出低,还是产能低,从而让我们找到去改变的方向,从而减少差异,趋于平衡;“产出/产能平衡”原则,其实就是人的学习成长原则。
理解了“产出/产能平衡”原则后,如何有效运用原则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呢?
1、识别:对我而言,我的金蛋(产出)是什么?
2、检视:产出金蛋的鹅(产能)又是什么?
3、衡量:金蛋(产出)和鹅(产能)是否平衡?例. 企业并不是“人傻钱多”,如果你的金蛋是钱的话,即使偶尔的侥幸,若你的金蛋和鹅不平衡,一样会将你扫地出门;
4、改进:当金蛋(产出)和鹅(产能)不平衡时,根据结果确定改进方向;
【A1】
很多年以前,事业上的波折,和工作上的压力,让大叔的知识焦虑不断加深,不仅仅对事业造成了影响,也让自己有了些许的不自信;无论是通过听书、网课,还是大量阅读,都不能消除这种焦虑。
当时就有朋友说,裘叔,以你的经验、能力,完全不用担心;但是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梦想的大叔来说,目标那么远,怎能不焦虑?
其实也应该感谢焦虑,是焦虑让懒散了好几年的我,再次捡起书本,重新开始了阅读和听课的学习之路;虽然学习中,也会尝试做标记和做笔记,但还是感觉缺少方法;当时学习的目的其实还是很明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增加素材,开发一些内部培训课程,也解决内部培训课程荒的问题。
这么持续了1年多,虽然感觉有了些进步,但仍极为有限,也没有开发出可以分享的内部课程;问题没有解决,我也有了些困惑。
于是,自己开始了反思,到底应该怎样解决我的问题?
我觉得,在阅读学习上,我存在看不快,记不住,转化难的困难,如果继续这样去看书,也不会得到什么收获;缺乏的应该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内功,如果把精力先放到学习方法的学习上,或许刚开始速度慢,但是一旦掌握,我想一定可以后来居上;于是我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阅读一些关于学习方法论的书籍上。
从“产出/产能平衡”原则来看,如果换一些方法或许能有所提高:
1、培训的重点是开发授课,需要有产出,但是我的学习并没有产出,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所以产出压力会加剧焦虑感;
2、产能方向是什么?能产出什么样的金蛋?产能的水平怎么样?我并不清楚,因为没有通过产出验证过;
3、产出会倒逼产能去平衡,并且倒逼输入,能够加速输入效率,通过改进产能,提升产出效能。
【A2】
无论你是否焦虑,都要学会“自省吾身”,你的收入和你真的匹配吗?是因为你的能力?还是因为你所在的平台?如果不能正确的自我认知,一时的成功无法长时间的支持你。
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出/产能”平衡,扎实、稳妥的,一步一步稳步前进,才是真正的前进之路。
喜欢,就点击作者“裘叔”,来关注他吧!
【拆书帮-上海喜乐分舵】-欢迎参加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