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40,8-29-2,离娄章句下29-2》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今天是丁酉年丙午月戊寅日,五月廿六,2017年6月20日星期二。
上一节讲到,大禹、后稷和颜回,其实是“同道”,即他们的人格修养、存心以及以天下为一身的精神是一致的,只是,所处时代不同,自身所处的地位不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前者为入世救民的典型,后者为出世自处的典型。
这一节讲解的是大禹和后稷的入世事迹和他们体现的精神。
大禹的时代,洪水滔天,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的官位,负责治水。他的目标是使得天下的百姓能够安定地居住;如果治水没有成效和成功,他就有天下人是因为自己淹了一样的想法,水患一天未除,内心一刻不安。
后稷的时代,农业没有得到普及,百姓的温饱没有得到保障,后稷被任命为田正的官位,负责传授农业技术。他的目标是使得天下的百姓都能够吃饱饭;如果传授农业种植技术没有成功,他就有天下人是因为自己挨饿的想法,农业事业一天未成,内心不得安宁。
大禹和后稷,以百姓的忧虑作为自己的忧虑,自任之重如此。所以,大禹在外治水九年,不怕老茧重生之苦;后稷教农业技术,不辞天天泡在农田里的辛劳,一心只要救天下的安定和温饱,所以过门不入,奔忙事业到如此地步。
颜回则不任其职,没有治乱安危的职责,所以才有他的箪食瓢饮、自乐陋巷的生活。
所处的时代、地位不同,依照自身所处的环境,各尽其道,都是道,没有分别。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