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过断见断灭来实现独立或关联,或可参考有理数或无理数来理解。有理数在一团混沌之中孤立着,淹没于无理数的汪洋大海之中,彼此并不相接连续,也无固定次序。为什么没有固定次序?我们学的几何坐标系上不是排的整整齐齐的吗?一条抽象直线例如实数轴似乎穿过了所有整数,有前后相继的次序。然而整数也是要定义的,缘由或许要稍微追根溯源一下。要知道数学抽象体系和实际现实天差地别,例如人沿着笔直马路前进,在一定尺度范围可以抽象为一个点沿一条直线运动,但乘飞机时就不能如此抽象了,路线对应某种弧线轨迹(其实两种情形轨迹都可以是曲线或直线,描述尺度体系模型不同而已,所谓经典物理,相对论量子物理,欧氏几何非欧几何等等),但我们也不能就此断言现实时空任意轨迹只能为曲线(非欧几何),例如人的感知马路确实是笔直的,甚至飞行路线也是笔直的(欧氏几何)。所以当下数学体系早已不能以简单的代数几何算术来观照理解了(它自我繁衍扩张延深到了非常多的领域),它的建构基础为集合论公理体系,形成一系列群环组等复杂概念,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点线面啊或坐标系参考系、0、加减乘除运算关系、自然数整数实数虚数高斯整数等各种数、函数等等,所有东西都经过了严格定义,简单讲用什么就得定义什么,以某些公理元数学或形式系统等为基础,力图以最少的前提假定来定义最多的东西(如豌豆公理即皮亚诺公理,它说自然数是一个接一个由前到后相继的,一直到无穷大,单向线性完美接续,可以一个接一个永远数下去一笔画遍历,并进行归纳和递归,就算需要某种“实无穷”的操作能力。。。为何要强调这个?某种意义上它是所有问题之关键,关联有罗素鸡悖论,以后会再探讨)。新的公理体系定义并不影响以前或后来之公理定理的适用性,与其并无冲突,即使冲突也可以建立修改公理体系消弭冲突(当然这是针对某一个公理体系而言,如ZFC集合公理体系就号称消除了当时的所有悖论),或定义就是为了完善以前公理定理之不完备之处,根据如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换句话说,他们仍然继续在限定范围尺度描述某些现象,试图“解决具体问题”,而定义只是使自我行为理论上合法化正当化了。
回到有理数(有理数咋定义的,似乎是可以自然数的比值来表示,比值或“除”运算也是要定义的。。。可以想见,数学强大的能力是如何建立在无数人艰辛“修为”之上的),它要形成某种特定序列,如整数那般,只能通过定义来实现,想象在一堆混沌无序的不确定不可捉摸不可数的点,或无限可能性,或不管啥东西也无论或有或无之中,我是一个空集,选定一个原点为0,一个接一个取出所有的自然数(不一定从1开始,随便从哪个自然数开始,可以保证取出所有自然数,能够如此操作的依据是:已存在自然数的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里的每个自然数是一个个前后相继的,这就是集合论公理体系的一个假定或前篇论述过的无穷公理,和前面的豌豆公理有点类似吧?如果能真正搞清楚这俩有啥区别,这篇文章就不必读了。笔者以为,简单来讲它们意味着某种整体和个体部分的不同视域,后文会重点论述;然后要问取出的自然数都放在哪儿了,可以简单理解为就排列存放在0或空集里面了,0的定义或深远含意以后有机会探讨,有的体系认为0也是自然数,这里只说它是唯一一个不等于自己的数,就像空集不属于自身那样,意思是让它等于多少就可以是多少的数,需要空集等价于什么就能等价于什么,如乾坤袋无底洞那般,可以随便往它里面塞进任何东西呵呵),离0多远多近,耗时多长多短都不要紧,同时每个都可以逆操作再放回混沌里去,当然不会不必不可能匹配原来的位置,一通巡回(以后有机会细讲)操作总可以返回0或空集(0为逆元,他们称幺元或零元,翻译不一即可丢失不少信息。0或空集拥有可逆操作的特权,可以返回原点实现重复循环,所谓清零。笔者第一篇文章提到人要为0,为空集比较准确),这样就可以形成整数环。(当然实际数学定义比这复杂严谨多了,如环要满足+运算的阿贝尔群,对+或×是否满足结合律分配率等。高级版的还有 代数整数环,听说过吗)这样一个环,没错就是个循环圆圈,穿过了多少其他有理数,越过了多少无理数,屏蔽了多少其他数和关联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这个整数环确定独立并显现出来了,它作为集合整体,内部每个元素,即各个整数相互之间有了特定次序和关联。
然后关键在于,没有参与此定义过程的我们只能看见这个独立的整数环,它的来源所在或显现方式、与其他一切的关联、或屏蔽掉的可能性我们一概不知(记得前文讲过科学技术并不带有对自身的解说吗),更多人不知其可内部循环,只当它作直线状,这就是所谓“断见”。其实通俗来讲可以很简单,看过电影电视剧吧,摄影机单反相机等都有的功能,整个画面可以有前景背景之分,给画面中哪个对象特写,它就可以无比清晰,比画面中其他对象和部分都清晰显眼,更为吸引目光和注意力;毋宁说,是将原本都清晰的画面中其他部分人为处理故意模糊掉了。而根本上,这个功能是属于人眼的,人随时想聚焦视野中哪个对象都可以,只要有意无意“断见”其余的部分,大多是潜意识或无意识就执行了,祖先经验也早已帮我们屏蔽掉了不少,比如白天房间阴影下观照入射进来的太阳光束,或夜里黑暗中的灯柱里,我们才能看到的那些尘埃微粒;再比如空气。
为了生存演化,生物的经济适用自然选择行为,似乎天经地义,然而这并非无可质疑的“进步”,而是断见的部分同时以自身其他功能补偿了,哪怕这些补偿功能很多都被人习惯性遗忘,乃至扭曲当成敌人糟践了。那些尘埃微粒看不见摸不着,绝不意味着人无法感知到它们,乃至更多的细菌病毒微生物,实际上人无时不刻不在与其互动,无论体内体外(或其实人就是由它们构造出来的),当人口鼻咽喉皮肤肠胃呼吸心跳无论哪里不适,都是它们在蠢蠢作祟,提醒人要注意当下或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方式了(而并不是该去找医生了),或反省修补下某些行为后果;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还闻嗅品尝不到,也不能说明人没在和它交互,呼吸毋庸提,一阵风来一个屁响就明确向人宣告它的存在了。。。显然,就算人无比习惯了某些东西,差异达到一定规模和程度,人还是能轻易发现感知到变化的;实际上无论多么微小的差异,只要耐心细致观照累积,人人都可训练出强大的感官功能。
然而现实世界,某些人作为拥有整体全局视域、掌握最新最全信息的“上帝”,有意对另外多数人使用“断见”,使其养成看不见摸不着就当不存在的习惯,或者千辛万苦拼尽一生以寻求其可见,这样公平合理吗,而无论他们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而且,如科学技术手段对普通人断见之后,补偿给人什么了哪?医学生理科技前沿太宽泛敏感宏大就不提,举个例子,天气预报,古人有“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观云可知风见雨,笔者当然不懂了(科学以前其实当下仍有不少人懂,包括农民。观云的权利早已被机器垄断,即使人类整体不再需要观云以预知天气,然而作为人的活动仍有其重要意义,是对个体人的重大意义,可以充满无限想象力和可能性的意义),但仍可在生活中发现很多其他规律,天气变化前会感受到湿度气压温度乃至下水道气味的变化,即使并不十分准确,也根本无需订阅打卡天气预报每天告知要穿什么衣服,何况天气预报一周之后的准确率直线下降。很明显,被“断见”之人并不能主动选择聚焦观照哪个对象,因为他视野中充满了已独立关联好、确定无疑先后有序的东西,只要按照这些东西的指引方向行动即可。那些东西的确是独立关联起来了,可人独立了吗?人和他的现实世界乃至更多可能的世界关联起来了吗?笔者前述自己只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只起了方向箭头的作用,那么,作为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岂不也是从属于更大关联和有向序列指引的某一微小部分而已?也许这篇文章的诞生早已注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