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元认知第二期训练营毕营分享会上一个分享的部分笔记,分享嘉宾为北北,007-106班战友,一名演讲和声音教练,在线付费学员超过2万名,过去的十六年里,担任一家国家级电台的新闻主播。零基础跨界到主持圈,通过自己十年的努力,赢得了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发现、分析问题
在她的演讲夏令营开营之前,她会要求学员做一个调查问卷,问卷反馈为:大部分人都想当众发言,但真正让Ta们发言时,第一个反应就是逃,能躲就躲,一旦躲不掉就会进入第二个心理常态——焦虑,担心自己讲不好,而且这种焦虑在上台发言之前达到顶峰,有的人甚至会出现生理反应,头晕,盗汗,四肢颤抖,大脑空白。
这样的经历会给我们一个负面的心理暗示:我不适合公开演讲,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其实,往往给自己下这种定论的人,其登台演讲的次数还不到十次,所以这个结论下的非常的不科学。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充分练习的机会,给自己一个真刀真枪地接受听众评判的机会,这样的机会积累足够多,你对自己演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判断才算是相对科学的。(这种情况可以推广到其它自己不熟悉而想进入的领域)
大部分演讲恐惧者,其实高估了登台演讲的难度,而在平常沟通表达的时候,却又容易陷入无构思、无意识的草率表达。也就是说,在需要日积月累努力锤炼表达能力的时候,我们却放弃了思维的力量,没有去规划和设计语言的习惯;而到了需要验证你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运用积累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的力不从心,由此给自己留下了失败的心理阴影。
大家羡慕的演讲高手,他真的不是高在天赋,而是高在了早起步,尤其是那些在即兴演讲中表现出超级智慧和风度的高手,Ta不是不做准备就可以有超凡表现的,Ta只是不做短期准备,而是选择做长期的储备,你以为人家靠的是套路,其实知识储备和快速地调取调用才是更高级的能力。
北北个人经验、观点分享
演讲的两个思维
一是说给谁听,要从听众角度出发,也就是说对方想听什么比你想说什么更重要;
二是信息怎么到达,我们如何来运用传播规律,让你的信息到达更有效呢?
演讲的三个理念:
一、哪里有人倾听,哪里就是舞台,只要有人开始倾听你,只要你开始了语言表达,你就要开始用演讲的思维来帮助你去构思你想传达的内容和情绪;
二、演讲的每一个字都是带着使命的,都有预期功能的,要把自己的演讲当产品,把听众当用户,让用户购买觉得超值,达到这个效果,你的影响力就输出成功了,这个演讲才算是完成了为你整体形象提供价值的使命;
三、你想成为谁,就像他那样思考与表达,让你的语言用词和整体的工作态度就要体现出这些人的思维特质。
日常演讲锻炼方法:
可以从发微信语音开始,从几十秒一分钟的体量,开始去规划自己的语言表达,之后晋级到三分钟自我介绍,在晋级到五分钟讲好一个故事,再到一个20分钟的事情分享,然后从线上走到线下,从20人会议的小场子,到50人、100人,甚至500人的场地去演讲,逐步扩大自己的能量场。
克服当众演讲恐惧的一个理念和三个方法:
一个理念就是要正视演讲恐惧的客观存在,适度的紧张和压力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挥,我们要尽量控制住它,让它为你所用。
方法一,列出你的恐惧清单,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怕什么,然后从结果出发做好哪些工作可以抵消这个恐惧。
方法二,进行不同演讲场景的心理压力自我测试,不同环境、不同空间感觉的心理压力是不一样的,可借助外界力量来增强自己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方法三,提前释放压力,提前半个小时就到场,让你的身体和大脑提前面对这种压力,给它释放空间。
即兴演讲的问题和对策
即兴演讲的可怕之处在于:一、事发突然,无心理准备,当被叫到即兴演讲时,人们往往会想到这下完了,没有准备,我要说些啥,而很少会认真去思考我接下来要说些啥;二、没有时间准备,通常给你一二十秒钟准备,大部分人就会立即回过神,从而不至于太狼狈。
对策:解决即兴演讲大脑空白、无话可说的恐惧,最根本的理念就是时刻准备着。每到一个场合都预先问一下自己,如果一会儿被主持人叫到台上即兴发言,我有什么内容可以说,你至少能想出来三点。第一,你是谁,因为什么来到这个场合,第二,你推测主持人叫你发言的原因,第三,你的身份和这个场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或者有着什么样的标志性的意义?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基本就可以作为一个即兴发言的开场了,让你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调取一个分享素材可观点了。
个人感悟:
1、20分钟六千多字,语速和语调一直很平稳,声音洪亮而有磁性,发音标准(音频转换的文稿,在词句错字方面修改很少),给人很浓的播音职业感
2、分享的内容很丰富,结构完整。从发现表面现象到分析内在原因,再到提出解决方案,再到落实方案(需要读者自己练习或者参见其夏令营),把演讲需要的基本知识都分享到了。
3、更新了我自己的一些认知,例如,利用微信语音进行演讲锻炼,模仿你想成为的那一人等(原稿里的内容更多)
4、个人理解不同,摘录下的不一定能完整表达分享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