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史上首次观测到了由带电粒子代替雨滴的“太空台风”现象。
由中国、美国、挪威、英国等国的科学家们组成的研究小组,最近通过自然交流杂志发表了通过卫星观测发现的宇宙台风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使用4个军事气象卫星(DMSP)和3D磁圈建模技术,生成了宇宙飓风的3D影像。
太空飓风的高度在110至860公里,由具有多个螺旋臂的等离子组成,沿逆时针方向以每秒2100米(每秒6900英尺)的速度旋转。然而,就像在低海拔的飓风一样,其中心几乎是静止的。
宇宙台风的3D模型
与伴随强风和暴雨的台风不同,宇宙台风风是可在地球上层存在几个小时,以螺旋形延伸的巨大等离子体(气体中离子和电子相同的高密度共享状态)形成的漩涡,并将带电粒子散布到周围。因此,下面会产生巨大的极光现象,这种现象可持续8个小时,并将大量的能量好动量积累在电离层。
雷丁大学宇宙环境物理学家迈克•洛克伍德教授评价道:“之前为止还不确定宇宙等离子体台风是否存在,因此此次研究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宇宙台风的插图
此次宇宙台风引发的极光也被公开。极光是太阳释放的等离子体粒子乘着强烈的太阳风来到地球附近,与大气层上层磁场发生摩擦而发光的现象。但是这次极光出现时太阳并没有刮太阳风非常安静。
主导研究的山东大学教授张清河表示:“此外,宇宙台风将导致一系列的影响,例如卫星阻力增加,高频无线电通信中的干扰以及超视距雷达定位、卫星导航和通信系统中的错误增加。”
虽然这是第一次观测到宇宙台风,但由于宇宙中到处都存在行星大气中的等离子体和磁场,所以宇宙很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