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上元佳节,灯火辉煌,繁星与烟火汇流成最闪烁的夜空之河,夜晚的东风悄悄地点燃火树银花,这样的夜晚,教人如何不沉醉。女子盛装,笑语盈盈,在人山人海之中只为寻找一缕魂牵梦绕的身影,纵然寻她千百度,千百度,这一次蓦然回首终将她找到,那人正在那灯火阑珊深处。每每读这首诗,都被诗人笔下这一幅生动迷离,光彩浪漫的景色所吸引,沉醉。暂且放下诗人寄托的某一种愁绪,只叹其词之美。上阕与下阙一气呵成如流云百变之姿,读来又朗朗上口。繁华与热烈,失望与欣喜,灯与月,烟火与笙笛,诗人铺就了一种极美。
我们从小就在中华诗词的熏陶中成长,在朗读,背诵,欣赏一篇篇优秀的诗词作品时,我们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有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领悟,我们获得了人生有益的的启示,我们又同时被诗词中的某一情境,某一形象所感动,于是我们爱上了这种语言,诗词的语言带我们感受其音乐美,节奏美与韵律美。
当今的社会潮流仍是你追我赶的快节奏,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在匆匆的脚步中停留片刻。人们或许遗忘了去欣赏一种美丽,更不必说静下心来读一首诗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难道仅仅只停留在求学时候的熏陶了吗?我觉得优秀的诗词应长久地流于后世,被后人传诵。因为中华诗词是“用中华民族最优雅的方式表达情感”。诗的特殊文学形式从更深的层面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世人。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他的出现,是一股清流,是一种人类的感性,一种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体现。在现代也可以见到流行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景,比如流行音乐中歌曲歌词的创作,比如台湾著名的填词人方文山,他填过的词大都带有浓郁的东方风,它吸收中国传统诗词的精华,将传统文化巧妙地融进了当下的时代中。
我们不仅需要重拾中国古典文化,也要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人们应当读几首好诗,好词,让蒙尘的心经受一次纯粹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