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族知多少(8)——皇位应该传给谁——清代皇室的第一、二次立嗣
前面就讲过,清代皇族中有继承大统权利的,是“近派宗支”。不同时期对于“近派宗支”的划定不同,但是实际上这些“皇帝预备军”真正派上用场的只有晚清时期,也就是“近派宗支”划为仁宗、宣宗两系的时代。顺便说下,直到今天,皇族后裔里的“近派宗支”也是仁宗、宣宗两系,当然,现在没有什么皇位可言了。
近派宗支实际上就是两系八支。
仁宗睿皇帝系三支:惇王、瑞王、惠王。
其中惇王、瑞王无嗣,被宣宗后裔承继。惠王虽然坚持了下来但是谱系混乱。
宣宗成皇帝系五支:隐王、恭王、醇王、钟王、孚王。
其中恭王和醇王系是本支,隐王和孚王支是近派宗支继承,钟王是醇王后裔继承。
有人将这些近派宗支戏称为“皇位的八大王”,实际上也挺贴切的。两系八支虽然多数经历过绝嗣承继的情况,个别支系的承继相当复杂,但是无论他们是从哪里承继来得,在法理上,一旦继承了近派宗支的八支之一,就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利。这也就是清代宗室承继的“从祀不从亲”(一切以承继之后的宗法为根据)理论。
晚清时,皇室经历过数次绝嗣或者承继大统的行为。受到政治史观的影响,对于这种承嗣的行为多用政治来解释。固然其中绝对有政治成分,但是我们这里结合宗室的情况分别说一下其中的情况。这次只讲第一次立嗣和第二次立嗣,第三次立嗣和第四次立嗣比较复杂,以后单讲。
第一次立嗣,穆宗宾天的1875年。由于穆宗无嗣,需要选人承继大统,这就是清代第一次立嗣。
首先的问题是,选载字辈还是溥字辈?史学界的一些说法是,孝钦显为了自己能当皇太后而不是让孝哲毅当皇太后,刻意不选溥字辈,不给穆宗立嗣,而是选了载字辈。
而事实上,当时不选溥字辈的原因不是因为可以不选,而是实在没的可选。1875年时,近派宗支的两系八支里,溥字辈里只有一位在世,就是贝子载治的第四子溥伦。顺便说下,溥伦生于1874年末,穆宗宾天时,溥伦似乎三个月左右大。
如果立溥字辈为嗣,那么必须是溥伦。让一个三个月左右大的婴儿承继,是很不保险的。故而要改载字辈。
当时近派宗支内载字辈共有十一位,情况如下:
宣宗系隐王支
奕纬承继子载治,奕纪妾沈氏生,虚岁三十七。嫡夫人瓜尔佳氏,继夫人苏完瓜尔佳氏。
宣宗系恭王支
奕长子载徵,嫡福晋瓜尔佳氏生,虚岁十八岁,嫡妻费莫氏。
奕次子载滢,侧福晋薛佳氏生,虚岁十五岁。
宣宗系醇王支
奕譞次子德宗,嫡福晋叶赫那拉氏生,虚岁五岁。
宣宗系孚王支
奕譓承继子载沛,奕栋妾赵氏生,虚岁四岁。
仁宗系惇王支
奕誴长子载濂,侧福晋赫舍里氏生,虚岁二十二,嫡夫人阿鲁特氏崇纲之女,继夫人费莫氏。
奕誴第三子载澜,奕誴妾赵氏生,虚岁二十,嫡妻吴雅氏。
奕誴第四子载瀛,侧福晋赫舍里氏生,虚岁十七。
奕誴第五子载津,奕誴妾王佳氏生,虚岁十七。
仁宗系瑞王支
奕誌承继子载漪,奕誴侧福晋赫舍里氏生,虚岁二十,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仁宗系惠王支
奕询承继子载泽,奕枨嫡妻王佳氏生,虚岁八岁。
这些人中,有几个是已经绝嗣的支系的承继子,不可二次承继,故而被排除,惠王、瑞王、孚王、隐王四房便失去资格。
剩下的人中,从清代三次立嗣(德宗、大阿哥、宣统帝)的情况可以得知,被立嗣者必须是近派宗支内某高爵位者嫡出之子(而不局限于其父祖是否是嫡出),之后才考虑非嫡出者。故而惇王支和恭王支的载滢失去资格。
故而,真正能够被考虑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奕长子载徵,一个是奕譞次子载湉。出于亲缘,德宗和孝钦显的关系最近,德宗的生母是孝钦显的妹妹。看年纪,载徵已经十八岁,德宗五岁,相对而言,德宗更加好控制,而且孝钦显是否刻意限制恭王支,不得而知。总之,最后选出的人就是德宗。
第二次立嗣是1899年。德宗变法失败之后,孝钦显准备另立新帝以取代德宗。
这时候近派宗支内溥字辈已经有很多人了,可以供宫中挑选,故而孝钦显便准备给穆宗立嗣。
当时近派宗支内,溥字辈一共有十一人,换句话说,这又是一次“十一选一”,情况如下:
宣宗系隐王支
载治第四子溥伦,载治继夫人苏完瓜尔佳氏生。虚岁二十六。嫡夫人叶赫那拉氏佛佑之女,继夫人瓜尔佳氏。
载治第五子溥侗,载治继夫人苏完瓜尔佳氏生,虚岁二十四。嫡夫人张佳氏。
宣宗系恭王支
载徵承继子溥伟,载滢继夫人赫舍里氏生,虚岁二十。嫡福晋碧鲁氏。
载滢次子溥儒,载滢妾项氏生,虚岁四岁。
宣宗系孚王支
奕譓嗣孙溥伒,载瀛侧室张氏生,虚岁七岁。
仁宗系惇王支
载濂长子溥偁,继夫人费莫氏生,虚岁七岁。
载濂次子溥修,继夫人费莫氏生,虚岁四岁。
载漪长子溥僎,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生,虚岁二十四。嫡妻乌扎喇氏,继妻祥佳氏。
载漪次子溥儁,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生,虚岁十五岁。
载澜独子溥倬,嫡母吴雅氏生,虚岁十八岁,嫡妻那木都鲁氏。
仁宗系惠王支
奕谟承继子溥佶,载光嫡妻索绰罗氏生,虚岁十二岁。
瑞王、醇王、钟王三家当时没有溥字辈男丁,故而不予考虑。
首先,溥佶是由近支宗室过继来得奕谟嗣子,如果承继大统必导致奕谟绝嗣,故而不可能。同理还有溥伒。故而孚王、惠王两房被排除。
其次,恭王一房,溥伟去年刚刚袭爵,如果溥伟承继大统,恭王就只能给其宗法上的堂弟溥儒继承,考虑到溥儒的年纪,需要慎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代承继的时候从来没有让已经封为高等爵位的近派宗支承继的,故而溥伟被排除。
故而,最终有可能承继大统的,只有两房,隐王和惇王,也就是在溥伦、溥侗、溥偁、溥修、溥僎、溥儁、溥倬六个人中选。
从亲缘上讲,和孝钦显皇后最亲的可能是溥伦。因为溥伦的原配是叶赫那拉氏是佛佑的女儿,也就是孝钦显的本家侄女,并且溥伦作为近派宗室溥字辈的门长,在各方面都很努力。但是当时溥伦的原配可能已经过世,更重要的是,溥伦很早就已经袭爵,已经是贝子的爵位。如前所说,清代承继时一般都是以未袭爵之子进行承袭,所以溥伦没有被选上。
剩下溥侗、溥偁、溥修、溥僎、溥儁、溥倬六人,溥侗和溥僎已过二十,溥偁、溥修未满十岁,溥儁和溥倬十多岁。最终孝钦显选择了十五岁的溥儁。个人猜测,孝钦显不希望选年纪太大的承嗣,十岁或者更低的最佳,只不过由于载漪更被孝钦显所崇信,最后选择了年纪“相对较大”的溥儁。
当然,虽然选定了溥儁封为大阿哥,不过最终的结局也是大家所知道的了。
这就是清室前两次立嗣,都是在“十一选一”中进行的决定。总结一下其中特点,大概是:
1.已经袭爵者不作为首选承继者。
2.若承继之后会造成本支绝嗣,不作为首选承继者。
3.在本身嫡出和本身庶出的情况中,优先选取嫡出者。及此时嫡庶关系之设计本身而不涉及其父祖。
4.其婚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择。
5.其年龄及特点的选择受到选择者自身的思维控制
总结出以下内容之后,我们再看第三次立嗣和第四次立嗣,就会更加有趣。
于是下次有时间继续写第三和第四次立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