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和爸爸在家里喝茶,他问我以后的职业规划,我说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过我倒是有个愿望,很想出一本书啊,虽然也不知道可以写些什么,哪怕需要自己出钱去印都好。”
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何说出这样的话,在那些对未来的了解一片空白的时候,手无寸铁却渴望与外界交手,甚至无端生出了许多绮丽的念头。
爸爸惊讶之余是鼓励的态度:“那好,我给你一个目标,在30岁之前,争取出一本你自己的书。”
我随口答道:“好。”
话音刚落我就把这件事忘记了,爸爸好像也并没有当真,我们都心照不宣地将这个约定当作玩笑话罢了。
没想到这个和爸爸约定,提前9年完成了。
❤️
今年我21岁,真的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随笔集,叫做《我们的年轻,柔软而硬气》,说真的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跌宕起伏了大半年,就忽然某天看见了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天猫的页面,恍惚间觉得,这是谁啊,肯定不是我。
这本书出版过程非常波折,最开始给我期待,紧接着是打击,整颗心跌入谷底,花了很长时间慢慢恢复,直到已经不那么期待了,反而柳暗花明,苦尽甘来。
事情要回溯到去年七月,那时在简书上的写作稍有起色,收到几家出版社的出书邀请,最终与其中一家敲定合同,为此还只身去了北京与编辑沟通,满心欢喜,可以说是雀跃又胆怯,未曾想到七月签过合同之后就没了音讯,直到入秋都不见编辑那边又什么重大进展,我很懊恼,觉得编辑并不负责,沟通无果。后来因为双方都各自有问题,终于在初冬的时候废除合同。
第二家联系我的图书公司在业内评价不错,编辑也nice,我们已经把稿子挑选修改完毕,甚至连推广平台都联系好了,只剩下签订合同这一步了,编辑姐姐特别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年末公司的出版方向有所调整,这是市场决定的,她向领导争取过,也没办法。
我那个时候问她,真是是我自己的问题吗,她说:“你要相信你自己的稿件没有问题,只是时机不太对,有时候好事需要多磨。”
“好。”我并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只觉得自己再一次被逼迫到了尴尬的局面。被动又无力的感觉很糟,那个时候我其实最害怕的不是书出版不了了,而是会让爸妈失落,他们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比我激动多了,得知出版无望时也更是失落。
我不希望给他们一点盼头,却盼不到头。
今年过年之前,时代华文书局的编辑找到我 ,问我是否有出版意向,我把整理好的资料发给他,然后告诉自己:“事不过三,如果这一次再出岔子,就再也不去想了,老老实实写东西,接杂志约稿,不为书而折磨了。”
年后接到他的消息:“选题通过了,我们很看好这本书。”
我那晚和爸爸打电话的时候守住了口风,只字未提,我不想再让他失落。直到编辑小月姐给我发了新书的封面效果图,我才有勇气告诉爸爸:
“你看,我没有骗你吧。”
❤️
为这本书发过愁,却没为它多舛的命途哭过,因为我总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不真实,未落定之前都不属于我,曾经幻想过一切顺利,在20岁结束之前就拿到这本书,骄傲地宣称:“献给我闪亮而坚硬的二十岁”。
可惜奇迹真的不常发生,不然就太没意思了,命运总是这样的,给你看到点光亮,又隐匿起来,让你失落,把你逼疯,又给你点甜头。
好事多磨,这句话是真的。想得到什么,就要付出被折磨的代价。
直到半年之后,一切开始变得顺利,虽然我早已迈过20岁,依然厚颜无耻地让编辑在扉页加上那一句话:“谨以此书送给每一个闪亮又坚硬的二十岁。”
并不觉得失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走得远了,距离会让你看得清楚经历的意义,才明白当下的珍贵和不易。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忐忑。是很忐忑的。我向来不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强求甚至不主动希望别人接纳或者喜欢我,可惜在这本书面前,我开始愿意把自己落在尘埃里,怯生生地问一句:“你可不可以喜欢我?把我带回家?”
平心而论,我对这本书并不非常满意,出版社的编辑们已经做得非常好,我埋怨的是我自己,是我自己笔下依然流露出的那些稚嫩,俗气和局限性。但它是我过去尽可能认真完成的,最好的东西了。
这里面的三十多篇文章,记录了我成长岁月特别是大学生活里的点滴,喜忧参半,或许如标榜的那样励志,或许并不,我只能说,我在向市场需求的妥协后依然坚持了我想坚持的东西。
我并不期待靠这本书成为一个所谓“作家”,只是珍贵的人生经历罢了,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一个纪念,告诉自己可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年轻作家有两种,一种是像郭敬明那样,他的故事总为十六七岁的孩子们造梦,抒发成长里的绮丽和疼痛。纵使十六七岁的少年会长大,却总会有新一批十六七岁的孩子出现,喜欢着他笔下的世界,所以他的疼痛青春总有人买单,而小四也只需要守住少年之梦就好。另外一种是像韩寒那样的,从《三重门》里新锐张扬,他的生命状态永远不稳定,开赛车,拍电影,如今做了“岳父”,变成了有些温和的中年人,他依然在写,只不过随着时间变得温和沉敛,和读者一起成熟和老去。
如果可以,我愿意做后者,希望和读者们一起长大,我希望尝试更多的可能性,描绘自己拔节生长瞬间,也写自己衰老的时刻。
纵使我们一生都未曾某面,你也会知道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年轻人,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和你一样自卑过,抱怨过,抗争过,然后自我疏解,推翻和重建。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
❤️
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支撑我走到今天,感谢你们给我继续向前走的勇气。
越写越能发现自身的局限,知道缺口在哪里弊病在哪里,知道我对文学的喜爱是真的,但暂时无法触及的也是真的。我很感激自己一路上总能遇到一些好事情,遇到好的读者,遇到贵人相助。读者里大多都是和我同龄或者比我小些的学弟学妹,女生居多。我何其荣幸被你们喜欢着惦记着。
明明是同龄人,为何生出一种仰慕与被仰慕,喜欢与被喜欢,追随与被追随的关系?
其实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相似的人会相遇到一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彼此的倒影。
这本书的受众应该相对年轻,我刻意强化了“20岁”的丰富内涵,因为这是人人都拥有的,如钻石一般闪亮坚硬的珍贵时光。
如果说我陪伴了你们很多睡前的时光,希望这本书出版之后,它能有幸在你的床头或者书架上出现。
希望能够被你喜欢,被你带回家,被你当作一个老朋友看待,甚至被当作你骄傲的原因:“你看,这是我认识了好久的朋友维安,她出书了!”
都是我的荣幸。
不可思议。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像做梦。
最后再说一下这本书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吧,出自之前的某篇写学姐的文章。我很喜欢“柔软”和“硬气”这两个词:看似矛盾却张力十足。一个年轻人也是如此,总是纠结矛盾又锐不可当,对周遭事物有着包容和理解的态度,却不妥协于违背内心的东西,不指责,不抱怨,纵使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却依然对未来是虔诚无比的。
❤️
我说过的:“我尹维安要是真想做一件事情,是会做到的。”
你看,我没有骗你吧。
未来可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