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是一种智慧?怎么可能?
您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当我问一位朋友:对于无常,您如何看待它的意义?
朋友回复说:
就是随时能改善自己,就是希望,就是解脱的根本;
无常就是幻,因此任何事都不能执着;
无常,就是不能住心,就是空;
无常的都是念头,放下无常就是常;
无常是情绪;
......
朋友每次回答后,我都会接着问一句:还有呢?
一直到朋友说:请明示,我想不起什么了。
不是说朋友说的这些不对,其实他说得挺好的,但还不够。
如果一个人对无常的体悟仅限于此,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消极。
在上面的交流中,我还从不同的角度提醒了朋友:
您再看看我的问题,无常,还有哪些意义呢?
对生命的意义,对生活的意义,对人生的意义,对世界的意义.....
对修行的意义,对工作的意义,对家庭的意义.....
但朋友的思路似乎一个“幻”字被困住了。
虽然朋友的回答也提到了其他内容,但“无常即幻”是他对无常的核心认识。
这种认识难道不对吗?其实很对。
连佛陀都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佛陀在《金刚经》中专门开示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朋友也是一位追随佛陀智慧的信仰者,佛陀如此清晰明白的开示,怎么会不对呢?
不过,不知道朋友是否意识到了这样一点:其实,“常”,或者“无常”,对于佛陀而言,仅仅是手上的道具......
不过这些话当时并没有说出来,因为这些话也许当时就已经潜藏在心里,但直到现在叙写此文的时候,才清晰地映现在脑海中。
当朋友表示想不起什么了之后,我对朋友说:
无常,即是无限可能。
你可以创造独属于你的精彩,自由地创造,自由地挥洒,自由地飞翔。
没有什么束缚你,除了你自己。
这几句话应该是对朋友产生了比较大的触动,朋友说:
这句很有份量,你应该以此写篇文章,我好好看看。
所以这篇文章之所以会诞生,也是因朋友之请而写,在此,特别感谢这位朋友。
我还跟朋友说,之前在《视角法则》一文中列出了十五条视角法则,这十五条视角法则加在一起,也可以视为对“无常”的注解。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读《视角法则》一文。
其实,我想对朋友说的是,文字本身并不重要,文字背后的鲜活的智慧才是重点。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佛陀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开示,是为了破除我们对于现象的执著。
从“心-视角-视界-世界”这一视角学范畴来看,佛陀要破除的是我们对“视界-世界”的执著。
那么需不需要破除对“心-视角”的执著呢?需要。
但那是在你无意识地处在“心-视角”的习惯性顽固视角——“我”的视角下时,才需要破除。
如果你已经学会自觉地运用视角学的方法去审视自己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心,在这个过程中,你必定会发现,视角是无限的。
视角是无限的,即意味着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视角。
视角,本自无常,本自无我,本自无限,何须你去破除所谓的“常”、“我”和对它们的执著呢?
当你发现,所有不同的人,对于任何事情的任何观点都只是一种视角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所有的观点都是相对的
一切的不同,只是视角的不同。
这时,你的心自然会敞开,会包容,会理解,会接纳,会放下,不再执著。
当然,这同样需要训练。但有了视角学的智慧,在付出同样辛苦的情况下,训练效果会更好。
当你更深地去体悟“心”与“视角”的关系,以及“心”与“视角”的本体、本性,那么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说了无数种不同的法但佛陀自己所一直在任运妙用的“智慧视角”就会向你敞开,并逐渐变成你自己的视角。
任何一种智慧,其目的都是为了让生命更快乐,更自由,更精彩,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佛教的智慧也同样如此。
今天读雪漠老师的《爱不落下》,刚好看到这样一句话——
窥破虚幻不是为了窥破本身,而是为了在虚幻中建立永恒,在大破中实现大立,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出路。
如果偏离了这一点,而仅仅局限于无常其“如梦如幻”的一面,那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明白佛陀不辞辛劳辛勤说法四十九年的心。
我对朋友说,当您有一天,不再谈佛性、无常、执著.....但仍然可以自由地传达一种究竟的智慧时,那时的智慧才是鲜活的。
无常,是一种智慧的境界。
看到这一句时,朋友说,无常怎么能等同智慧呢?
嗯,是啊——无常,是一种智慧的境界——这种说法也许以前的确没有人说过。
但是当这句话在笔者脑海里映出的时候,它是如此地自然,就像无云的晴空,一碧如洗,纯粹,干净,深远,辽阔,清明,庄严.....
同时又如此地平常、朴素、宁静、自然......
——在此,特别感恩文中对话的这位朋友,祝这位朋友精进修行,早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