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苏东坡的政治生涯
苏东坡是我国宋代一个伟大的文人,他在文学方面有着冠绝古今的天赋,诗词书画文均有惊人的造诣。同时,和当时的许多文人一样,他也是一个官员,为朝廷工作,为百姓着想,为皇帝献策。在做官治国方面,苏东坡也有优秀的才能。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一直不忘初心,为国家和人民尽自己所能做贡献。哪怕从他走出眉州,在京城一鸣惊人开始,他的仕途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坎坷曲折,极为不顺。
在苏东坡的一生中,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尽自己所能 ,用自己的能量为人民做贡献。在他政治生涯的最顶峰,他是宋朝的礼部贡举,深得当时掌权的太后信任。他身居高位,却不忘最底层的农民。他在任贡举期间一直致力于为农民造福,一直通过自己对太后的影响,去修改王安石变法造成的破坏。比如,他屡次上书,请求皇帝废除青苗法和保甲法等王安石新法,使农民免于受到法律的压迫,减少国家动乱的因素。在他处于低谷时,他虽然被贬或是自请出京,但是他仍然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去造福一方百姓。比如,当他在杭州当官时,他组织人民疏通西湖,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作为标志。他的业绩使当地农田状况得到了改善,杭州城中的居民,终于可以每天喝到干净便宜的西湖水,后世的文人墨客们也多了一处美景。
可是,苏东坡虽然是一位优秀的官员,但他为当时政治环境所限,再加上他才华外露、刚直不阿的性格,被屡屡打压。在当时的神宗和王安石轰轰烈烈地变法的时候,当朝的老臣几乎因为反对王安石被他打扫了个干净,只剩下只会阿谀奉承的几个走狗。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苏东坡依然选择公开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这使王安石十分愤怒,直接导致了苏东坡后来的自请出京和再后来的屡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三次被贬的地方,位置一次比一次偏远,官职一次比一次低,最后甚至直接贬到了海外。但是苏东坡仍然初心不改。在被贬地方时,苏东坡仍然通过自己的名声为百姓造福,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苏东坡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想着为国家、人民做贡献,哪怕被贬官也坚持自己的使命。虽然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苏东坡并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政绩,大多数时候只是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民,但是我们仍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位优秀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