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沸沸扬扬的晒十八岁照片,怀念自己曾经的青葱岁月。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最后一批90后也已步入成年人的世界。
大概,十八,成年,真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吧。
2017,占据着我大多数的十八岁时光 ,注定了这是与众不同的一年。
这一年,我从大一什么都不懂的小萌新蜕变为给新生指点迷津的老学姐。
这一年,我从继高考失利转专业又失败的痛苦中走出来选择了攻读双学位的艰难之路。
这一年,我摆脱了从小身为温室里的花朵的娇嫩,开启了重庆贵州十二日暴走自由行与港澳随性游。
这一年,我错过很多,遗憾很多,却也收获很多,勇敢很多。
学习与科研
01 科研
2017,这是我真正开始研读专业书与知网论文,真正开始按规范自己写论文,真正开始自己找导师做大创课题写申请书的一年。
很幸运,选择的项目内容恰好是导师正在研究并计划写书的课题。
虽然从中学就励志一定要读研,也很清楚科研之路是我人生的必经之路甚至会成为我一生为之奋斗的终生事业,但真的开始时内心还是非常的激动与惶恐。
我正在做科研项目了?!我竟然要帮助老师写书了?!我能行么?!
科研,对于我来说,在印象里总是一个离我很遥远又过于高大上的词汇。如今,这却成为了与我息息相关的词。而我,也愿意为她付出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从几小时呆坐的毫无头绪到洋洋洒洒的千字论文,我的进步也许在专业领域来说还很渺小,但我会始终记住,在我最开始懵懂无知时为了短短几百字硬着头皮看数十篇论文的初心。
02 辅修
2017,我选择了攻读金融的辅修与双学位。
这其实是一个被迫的选择,因为高数成绩的拖后腿,我与转专业名额失之交臂。
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如死灰。
真的是心如死灰。我并没有夸张。
去年的高考失利已经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如今的转专业失败则是彻底将我推入深渊。
从小要强又名列前茅的我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惨遭滑铁卢,这绝不仅仅是一句“运气不好”所能掩盖的了“实力不够”的事实的。
我开始质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就不行。我开始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我知道自己从未做到全力以赴,我知道自己的懒惰与拖延,我知道自己在学习中曾经耍过的自以为是的小聪明…无论是害怕全力以赴却达不到自己目标的懦弱,还是曾经的荣耀造就的自己就算不拼也可以有所收获的假象,我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沉浸在自己的理想国中。说到底,终究是自己酿下的苦果。
刚到十八岁的我觉得高考是比天大的存在,高考失利是我所能想象的除了天灾与绝症最糟糕的事情。初入大学那些得过且过的日子,都是自己的随波逐流。如今,我终于慢慢懂得:
高考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但高考也仅仅是人生的第一站。人生是场马拉松。去不了自己喜欢的学校,读不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彻底堕落。从此放弃自己不再努力,才是人生真正的失败。
于是,我选择了双学位。我选择重新开始。
每个周末我不再回家尽情享乐,也不再在大把的空余时间里窝在寝室看剧,去上辅修课学到新知识成了我新的快乐。
累并快乐着,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状态了吧。
工作与娱乐
01 学生工作与文体活动
2017的上半年,我还是一个大一的小干事,每天忙忙碌碌完成着部长与副部交代的任务。
2017的上半年,我成为了学部备战啦啦操比赛的一份子。每天过着寝室、教室、训练场地三点一线的生活,将一个月内所有的课余时间献给了训练。从强压也压不下去的“老胳膊老腿”到和着音乐一秒下竖叉,从跟不上音乐快速的节奏到可以比音乐节奏做得更快,从最初成型的波浪式的啦啦操表演到比赛当天令人惊叹的整齐划一,这一个月,我与同伴并肩作战,最终获得了学校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7的上半年,我与学校心理剧团其他的十二位成员由老师带队去参加省心理剧比赛。这是我大学第一次和同学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参加比赛。我们一起解决了道具不全的问题自己手动制作道具,我们一起修正了在彩排与比赛前夕出现的一次次的小差错,我们一起坐公交乘地铁转校园压马路吃小吃,我们一起晚上在路边吃烧烤侃大山半夜又回酒店说悄悄话。这次比赛,我所获得的绝不仅仅是代表学校参赛获得省一的荣誉,更是在这个校园里对于这个团队的热爱与归属感。这里,有家的感觉。
2017的上半年,我所在的部门创立了自己独自承办的知识竞赛活动,我有幸成为这个活动的创始人之一。从最初题库的建立到复赛作为主持人对全场的把控,这个活动倾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血,同时也理所当然的获得了圆满的落幕。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整个活动的策划与安排,而不只是单纯的去完成一个任务。大家每一次例会的头脑风暴与群策群力,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画面。
2017的下半年,我只选择了留在剧团这一个学生组织当中,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专业的学习当中。我从一个一无所知的懵懂小干事成长为了一个退居幕后主要负责文案写作与协助指导的副部。我有了自己的小干事,我把当初我的副部教给我的东西传给他们,干着“出力不讨好”的活却依旧开心。我希望他们可以越来越好,剧团可以越来越好。
2017的下半年,我成为了动漫社团中一部舞台剧的配音。虽然我配的角色只有不多的几句台词,但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尝试配音。我体会到了喜欢的cv大大配音的不易,更感受到了配音的无穷乐趣。
2017,无论是担任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工作,还是参加的各有特色的文体活动,都让我在这个学校里有了更强的归属感与羁绊。在这里,我学会了各种技能,学会了选择与放弃,更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02 影视与综艺
我向来是一个喜欢追剧和看电影的伪文青。
2017,我零零碎碎地也看过不少的电影与电视剧,有一些是重温经典,大多数是第一次看。
《白夜追凶》《河神》《黑镜》《犯罪心理》《越狱》《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当你沉睡时》《举重妖精金福珠》《我爱上的人是奇葩》
《孤儿怨》《小丑回魂》《招魂》《招魂2》《闪光少女》《迷雾》《香水》《狩猎》《告白》《缝纫机乐队》《街尾之宅》《天才枪手》《寻梦环游记》《妖猫传》
我暂时只能记起这么多…主要偏推理悬疑和恐怖方面的比较多,因为喜欢。
在此强势安利一部英剧《去他妈的世界》,很丧却又很暖心。
至于综艺的话我通常都是不看的。像家喻户晓的这些《奔跑吧兄弟》《快乐大本营》我只会偶尔无聊的时候看一下随手翻到的片段。但是2017,有两档综艺我却是必看的。
一个是《明星大侦探》,因为我觉得里面的案情大部分都很有趣,脑洞大开。我本身对推理悬疑就情有独钟。同时,里面的每一期节目都有自己想反映的社会问题,也有请的嘉宾对其的一些看法,是可以传递正能量而不仅仅限于娱乐的一档综艺节目。
另外一个就是最近非常火的《国家宝藏》了。如果说《明星大侦探》我是有时间的时候看,没闲暇就不看了,那么《国家宝藏》就是一个我没有时间也会硬挤出时间看的节目了。每一座博物馆都会选出三件最具代表性最有意义的宝物,由节目组邀请的守护者演绎宝物的前生故事,由守护者邀请的专家为我们讲述宝物的今生故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现当代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真正沉下心来去研究研究我们自己老祖宗的东西。现在有这样一档节目能够结合年轻人的兴趣,通过明星嘉宾来提高全民对国家宝藏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失为一明智之举。想必经此宣传,一定会有一些年轻人励志为保护国家文物与传承中华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至少,我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故宫的志愿者,为大家讲述我们国宝的故事。
行万里路
01
暑假和妈妈一起去了重庆和贵州,计划了十二天的暴走自由行。每一天都记录了行程中的见闻与趣事。这是我最后一天离开贵阳写的行程总结。
这是我飞机延误四小时在机场等候时百无聊赖的作品。
这幅长图中的第一张照片是我在此次旅程中最喜欢的照片。我第一次看见,不在天空中的彩虹。
02
暑假的第二次旅行是与远在大洋彼岸的闺蜜在香港的成功会晤。
这是我第一次完全独立的出行,也是第一次完全由自己策划由自己负担大部分支出的旅游。
当然,爸妈还是友情赞助了我机票和一些兑换好的港币的。
因为没有港澳通行证的原因,闺蜜没能和我一起去澳门。我一个人去澳门的那天恰逢台风席卷香港的前一天,晚上的船差点儿没能启程,当真是吓得我肝肠寸断。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好的原因,银行卡里的钱不够回香港的船票了,向父母求助微信里的钱又无法短时间转到支付宝上,于是,我在人生中第一次使用了蚂蚁花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澳门因为台风即将登陆所以一直在下雨,地面很湿滑,我在去看完大炮台下来的坡上狠狠地摔了一跤,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还好只是蹭破了些皮,雨也从暴雨转为了小雨。缓了一会儿之后我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泥,就近找了一家意大利餐馆,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化悲愤为食欲大吃了一顿,然后打车去赶船。
值得庆幸的是,为了取票我去的时间比我的船实际出发的时间要提早将近两个小时。澳门的轮船提早去了是可以等座的,所以我很幸运的坐上了船并提前了大概两个小时晚上十点之前就回到了酒店。
我和闺蜜在香港全程用美拍记录下了我们的具体行程。但由于返程不久后就开学了一直没来得及对视频进行系统的剪辑与处理。
这是我手机里现在仅存的几张照片…
未来与展望
这是我在2017十二月末做的一份ppt的截图,里面基本包括了我对于马上到来的这个寒假的规划以及希望大学四年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与水平,以此共勉。
美国畅销书作家安迪·安德鲁斯曾说:“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终其一生,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今天是2018年1月1日。
这是我在简书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从2017写到2018跨年的文章。
这是一篇我从无话可写到碎碎念了几千字强行收尾的文章。
我还有很多话想说。我的2017也比我所写的这些要更加精彩。
2017,这是我最迷茫、最彷徨、最无助的一年,却也是我最勇敢、最自豪、最不舍的一年。
2017,十八岁,我在路上。
你呢?
很感谢能看到结尾的你们。
2018。新年快乐!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