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好玩之人,每年假期都会出去走走。除了名山大川,我还爱逛逛市井小巷,尝尝地方美食,品味不同地域呈现的人间烟火。
而闺蜜玉,我眼中的“温婉可人”的小家碧玉,却爱去一些有文化气息的地方,这可能也与她是一名语文老师有关吧。
有一次我这个粗人就和玉这个温婉女子相约,开启了一段“浪漫之旅”。当然,少不了各自带着同龄但性格迥异的宝贝女儿。那时她们都刚刚念完一年级。
在整个旅程当中,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温柔,特别是她在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用心,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对于旅游的目的,我呢很单纯,就是带孩子出来看看山山水水、放松放松,让她有个意识:世界很大,世界很美,我们曾来过。而玉的目的显然要比我具体一些,除了“来过”,还要让孩子有所收获,比如知道该地的历史背景或文化背景,虽然不强求孩子记住,但至少会给孩子一种引导。
例如在登泰山的时候,她给孩子说起山东简称“鲁”的时候,就讲到了“齐鲁大地”的历史由来,讲到了泰山为何在五岳之中不是最高的,却被称为五岳之首。在曲阜之行中,她又建议请一个活泼年轻的导游来给孩子们介绍孔子、孔府、孔林的相关典故,之所以要年轻活泼,是想让孩子们不觉得枯燥和无趣。
当然,在做这些的时候她并没有强迫孩子一定要记住,只是鼓励孩子们多听听多看看。
值得一提的是,登泰山的时候为了激励两个女孩子坚持登顶,我们商量了一下可以每人奖励十元钱,等下山以后她们可以自由支配。当孩子们拿到这笔“巨款”来到集市,经过一番思量和挑拣,玉的女儿在一个书摊上选了一本《宋词》。而我女儿却空手而回,因为集市上没有她心仪的玩具或者喜欢的零食,当然,她也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书。
在返回来的列车上,玉的女儿一直捧着那本《宋词》在读,而且丝毫不显得吃力,而我女儿在读的时候就显得磕磕巴巴,显然我女儿的识字量和词汇量的储备太少。尤其是当她建议孩子们把这次旅途中的见闻写下来时,我女儿几乎都是平淡的描述,而玉的女儿竟可以想出几个相近词语,然后从中挑选“更美、更丰富”的来用!我不禁感慨起来,同样是女儿,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玉说,她的女儿平时最爱转书店,每次都会在书店的某个角落安静地读很久。她也经常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女儿。她们走在路上最爱玩的游戏是“词语接龙”......我这才意识到玉在孩子身上的良苦用心,绝非一日之功。
我虽然也好读书,也自觉地在为孩子做榜样,但从没和孩子互动起来,帮她树立起阅读的习惯并让她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所以,虽然两个孩子同龄,学习成绩在各自的班里都属靠前,但文学素养高下已显。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我开始慢慢想办法调动起女儿的阅读兴趣来。在玉的建议和推荐下,我为女儿订购了充满童趣和冒险精神的《老鼠记者》,没想到女儿看了一季,就欲罢不能,整整十二季共70本《老鼠记者》她几乎在一个月不到就全部看完,还能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出其中的有趣故事。从此,女儿开始央求我为她买其它“有意思”的书,并且开始主动要求去书店看书,有时候是我陪着,有时候是约好了同学或者朋友。
当然,在图书的选择上我一般不做限制。有一段时间,女儿喜欢上了科幻小说,和同学借来后急匆匆吃完饭就开始看起来,也顾不上和我们说话。她爷爷和爸爸担心她的视力下降,会进行阻止。但我只会提醒一下她的坐姿,不会干扰。因为读的书多了,她自己会形成价值观,自觉地进行筛选。现在她对我建议的书不再全盘接受,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做出选择。
在今年开学前几天,女儿为自己写了评语,其中一条是这样的:虽然我的写作能力已经很不错了,但我还是要多阅读多练习......我和她爸爸看到后相顾一笑,也不点破。因为,在一年之前她面对作文和阅读时都是极不自信和毫无章法的,尽管她的作文在我们眼里还很稚嫩,甚至有些“惨不忍睹”,但至少现在的她能有自信做到“言之有物”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看到女儿慢慢爱上阅读,我心里是安慰的,因为我始终认为,爱阅读的孩子品行和素养不会太差。这也要感谢闺蜜玉给我的启发和帮助。
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找到所谓的适合必然伴随着用心的寻找过程。在培养孩子时只有父母真正用心和付出了,才能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要看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