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高中时喜欢科幻,那时候国内科幻作品还比较少,看得比较多的是美国的科幻作品。印象中,几乎每一个科幻故事中都会有一两个“科学狂人”,他们看起来斯文儒雅,思想总能到达常人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但行为却极其恐怖,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认知判断而不惜消灭人类。
当然,这些狂人最终都“不得好死”,这暗合了一句中国老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反人类者终将被人类所消灭。
我理解故事作者不得不千篇一律这样结尾的初衷:如果任由“狂人”当道,人类的希望就真的没有了。这是我对“狂人”产生天然恶感的最初起因。
二、
后来,我却不得不与众多“狂人”们打交道。
那是在八十年代,诗人、评论家、文艺爱好者,个个都是“狂人”(恰恰没有科学狂人)。他们“狂”,自有其“道理”,其一是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借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癔语揭露隐藏的世相,其二是颇为时髦的“意识流写作”,仿佛越是“胡言乱语”越“存在主义”,也就越“合理”。
但是,我始终与这样的“狂人”保持着必要的距离。这倒不是因为我有“精神洁癖”,而是我读过《狂人日记》后,领会到作者思维的强大理性和严谨逻辑,以及他本人借“狂”说事,并未借“狂”发疯的精神特质。
其次,“存在主义”的“合理”并不否定“合理”的领域特性。在存在主义者看来,精神病是只在其精神病领域“合理”的,它并不意味着精神病在“常识”领域乃至“共识”领域也“合理”,当然更不意味着因为精神病的“合理”而至所有“常人生活的常态皆不合理”。
年少轻狂,讲的是年轻人不谙世事,阅历尚浅,难免无知无畏,这是人生阶段的“合理”。但以无知为真理,以无聊为时尚,以无耻为标榜,甚至因自己的无知、无聊和无耻,就具有了“批判大众”的高度,自诩为先驱、导师,得不到认可就撒泼打滚,以“受害人自居”而对社会他人恶语相向,这样的“狂人”,与那些“科学狂人”何异?为了人类精神不至于整体“狂化”,这样的“合理”,难道不应该被关在精神的“道义围墙”里吗?
三
真的狂人,他们肆虐的是自己的内心。他们因为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而不断追问这个没有最终答案的世界。他们活在有限中却要活成永恒。
真的狂人,他们根本不会去批判他人,因为光是批判自己就耗尽了一生的心力;他们也来不及去要求指责他人,着急忙慌地去做他人的人生导师,因为他们根本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他人。
真的狂人,是不会惺惺作态表达情谊的,更不会在意朋友社交,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世界除了他自己,没有一个称得上是人的人。
没错,这就是真的狂人,他们就是疯子,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患者”,统一称为精神病人。他们的价值观乃至人格出现了“精神变异”,无法在“常人”的社会里正常地生活。这样的人,因此得到了一些特别免责式的同情。
但是,假的“狂”人却令人鄙夷。他们并不是真的“狂”,但是,他们看到了“狂”这种症状给他们可能带来的好处。
这就像一些酒徒:“喝醉了说的话”错了也不会受罚。所以他们经常装疯,但又少不了要声明自己并不是疯子,这样他们可以一边“狂言疯语”得到理解和同情,一边“狂言疯语”可以不受道义的谴责。
这些借狂装疯的人,他们与真的狂人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其实很清醒很明白,他们其实很在意自己的现实利益和地位名声,他们根本上是逐利的虚荣的。但是,他们不愿意坦诚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没有实力,去面对争名逐利所要承担的压力与竞争。
他们借狂发疯,不过是要把自己人生的失败,一股脑地推脱给他人,逃避自己很失败的事实。
他们借用一些人文科学的研究观点(比如“他人即地狱”),批评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理想,表面上来看好像他们掌握了“真理”,实则是为自己的各种不负责任的狂悖言行寻找理由。因为,如果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论,会发现他们其实是最没有理性思维和反思精神的一类人,他们践行的恰恰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狂人逻辑”。
四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喜欢鲁迅,喜欢《狂人日记》,作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我阅读大量哲学、心理学以及各门各派的人文著作,对人性以及人在不同际遇中的心理活动充满好奇。我并不认为“狂”有什么问题,但我鄙视那些装疯卖傻症状受益的“狂”。“假狂人”仅仅是借“狂”发疯,想要得到“狂”的好处,却并不愿意担承“狂”的后果。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有“狂”的时候,这就如同任何人都难免会生病,会染上一些病菌。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疾病不是健康!这是作为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是非观。
而我之所以要鄙视那些借“狂”装疯的人,正是为了警醒自己: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是以丑为美借症状获益。倘若一个人如此,那么他离死不远了,倘若一个社会如此,那么这个社会离失序混乱也不远了。
说到底,无论是个人心智还是社会构造,“狂”的本质都是失控与失序。而且,“狂症”还是一种传染性的病毒。一个人一旦被某“狂人”咬了一口,如果他的心智免疫力不够,难免被激起“狂心”,长期跟某一类“狂人”聚集,咬来咬去,感染成疾甚至成瘾,以“假狂”装义事,写文不过为自己沦为“假狂”洗白而已。
因此,不但要鄙视“狂人”,更要远离狂人。可能的情况下,要像隔离病毒一样对某些传染性极强致病率极高的“狂毒携带者”进行精神隔离,以此祈愿我们这个世界“狂人越少越好”,至多将他们作为“精神疾病的标本”保留一两个,不但可以做研究的素材,也得以教育警醒世人。
至于靠污言辱骂搏出名的人,所有的辱骂都指回自己的内心。
最后要奉劝那些假装“狂”人的人,别装了,再怎么装也改变不了你搏出位的事实。还不如踏实一点,承认自己努力不够又心火亢奋,去修一修自己的心性吧,于人于己于自家祖宗都是功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