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尔浪洼
昨天本想早回,所以定了下午两点的高铁票,结果忙到5点半才从公司出发去高铁站。
没想到,平日随到随有的高铁票居然没了,签到的最快的回广州南的车次是8点45的。在深圳坪山站等得无聊,看手机还有超过一半的电,于是用高铁站的无线WiFi搜了部美剧《我们这一天》(This Is Us)来看。
因为是部生活喜剧,所以并没报啥期望,就是想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不料第一集就将我深深吸引了进去,非常惊艳,短短的45分钟,却像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温暖的故事与温馨的对话,让人觉得心理暖暖的。寒天里,那股温暖,一直包裹着我,回到了广州的家。
故事讲述了一群似乎毫无关联的人,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生日是同一天。
其中第一个故事,是一对夫妇,丈夫深爱妻子,妻子怀了三胞胎,但是,在生产的时候,第一个孩子顺利出生,后边的却不顺利。一位73岁,接生了50年的老医生为妻子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却未能挽救第三个孩子,因为脐带绕颈,第三个孩子早已胎死腹中,即便医生妙手如春,也无力回天。
当医生告诉丈夫结果的时候,初为人父的父亲泪流满面,已无法分辨是悲是喜。
医生趁妻子尚未醒来的时候,与丈夫聊了几句,他说:“我能跟你分享一些人生心得吗?”
在得到丈夫的首肯后,老人说:
“我去年失去了我的妻子,所以我这个年纪了还在工作。我们结婚53年,五个孩子,十一个孙子,但我们失去了第一胎,接生时夭折的。说实话,我之所以从事这个行业……”
“过去五十年我接生的孩子,我数都数不过来,但过去的每一天,我都会想起我失去的那个孩子,现在我老了。我想正是因为我失去的这个孩子,因为他让我…选择了这条路,我才能救回数不胜数的孩子。”
“我想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变成像我这样的老人,并向一位年轻人娓娓道来,你是如何…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犹如柠檬汽水般的甘甜。如果你能做到,你还是能从医院带走三个孩子,只是,跟你的计划稍有偏差而已。”
实际上,我昨天的心情并不太好。
一是与工作有关,发生了一些我认为在我的能力处理范围内,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虽然最后处理的还算圆满,但我总觉得这算得上是一种工作上的失职。
雪上加霜的是,同样是在昨天,我又看到了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人去世的消息,而且他也活到了112岁才去世,已经是世间罕见的高寿了。虽然我们没有交集,我只不过是他的一位普通读者而已,但在我内心深处,却当他是我的精神导师。
我初读他的自述的时候,正在经历我30岁时候的事业危机,那时候,我正在从一个行业换到另外一个行业。新的事业开展的并不顺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非常沮丧和灰心。
在我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他的百岁自述,他回顾了自己的百年人生,其中讲到他在盛年失去幼女,备受打击,后来从事银行业,却在50多岁被调职转行,去搞语言学。正是在这个很多人几乎认为人生谢幕的年龄,开始了他的第二段辉煌的事业生涯。
后来,在80岁的时候,他决定,重新计算年龄,81岁算1岁,因此,在83岁离休之后,他从语言学家变成了文化学者,研究世界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规律。
100岁之后,他变成了中国思想界的启蒙者,每个月都写几篇文章,每年都出新书。他不仅看《阿凡达》,体会和研究星巴克的经营模式,104岁的时候,居然还跟晚辈们讨论和推荐推特(Twitter),在105岁之后,他的话题更生猛,不仅谈文化,谈历史,也谈政治的全球化,联合国的“保护责任”,并批评中国的教育现状,直言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即便是百岁之后谈年龄,他也没有那种老态龙钟,或者倚老卖老的口气。在他102岁的时候,他去泡温泉,对着一个2岁的婴儿说:“我只比你大100岁哩。”
是的,世间其实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事情,也许也确实会有一些会让我们难过的事发生,但他们终究会过去的。就像昨天的黑夜会过去,前天的伤痛会痊愈,而那些工作和生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不快,就更不值得挂齿了。
如今,在112岁的高龄,他去世了,我其实不应该为他悲伤,我应该为他高兴才对,也许,他觉得在世间活得有点累了,要跟自己93岁离世的妻子,80岁去世的儿子,去天国相会去了。
即便是像《我们这一天》一开始的这对夫妇,失去了他们还未谋面的一位亲爱的孩子,也不一定要过悲催和凄惨的生活。在剧的结尾,父亲去看自己的三胞胎,本以为会看到一个空的床位,却意外发现一个黑皮肤的婴儿,原来是一位消防员在消防队的门口捡到的一位弃婴,于是失去第三个孩子的父亲收养了他。
确实,诚如老医生所说,他还是能从医院带走三个孩子,只是,跟他的计划稍有偏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