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作家,曾在半路被一位女大学生拦住车。
对方哭哭啼啼地“求”她,说自己的同学扭伤了脚踝,想麻烦她搭自己一程。
两个女大学生一上车,什么话都说不了,拼命地掉眼泪、吸鼻涕。
受伤者因为脚痛,想妈妈哭;没受伤的女孩,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件事而哭。
看到她们这样,作家十分诧异:两个正在接受高等大学教育的25岁女孩子,独立处事能力还不到5岁。
这个故事也给无数家长提醒:不要以为孩子大了,遇到事情就自然懂得怎么解决。
没有人教,没有人放手,没有人引导,不会的东西一样不会。
只有在每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上,给孩子自行解决的机会,孩子才有可能收获越来越多的经验。
比如,当孩子忘带作业被老师批评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怎样做才能避免丢三落四;当孩子的好朋友突然不理她了,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想想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是不是需要找好朋友沟通一下。
自己的事自己解决,自己想去做的事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一次次的反复磨练,孩子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独立和成长。
如果你做不到智慧妈妈,那么,请做一个榜样型的妈妈,身体力行来得更直接。
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欲,当你自己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身体里会有一种让你去适应这种环境的驱动,就像孩子饿了他会想办法打开电饭锅勺饭吃,(子弹就这么干过,那时才两岁。)
像我一多年好友老李去了澳大利亚时才高中,这么些年英文也是溜溜溜级别的。
移民去国外的孩子也一样,而我们大人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孩子不选择,大人会,因为成年人更会权衡利弊,会偷懒。
养育孩子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领导力的锻炼,创业带团队也是这样,再看,许多事道理都是互通的,无论育儿还是创业。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3岁的女儿想要帮着包饺子,你嫌弃她添麻烦,20岁的女儿就会等着你把饭菜端上桌;
5岁的儿子想要自己洗袜子,你嫌弃他洗不干净,20岁的儿子就会攒了一大盆臭袜子;
9岁的孩子听到妈妈说累了,主动说今天TA来洗碗扫地,你担心他累坏,20岁的孩子就会不管你累不累,进门就囔囔“妈,怎么还没做好饭”……
是不是很现实?也许刚开始孩子的行为很慢,甚至会给别人添麻烦。
但是当孩子被足够信任时,他就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渐渐地就能越来越独立。
相反,父母越不信任孩子,越不放手,越剥夺孩子想动手的愿望,孩子则会一辈子赖在父母身上。
而大人的世界呢?同理。我想,创业的队伍都不需要巨婴,想双赢,就先看到双这个字。一个带,一个学,大人需要学习方法,学到去做,这才是双。
如果只想着坐着不动,张着嘴等哺,吃现成,呵呵呵,一个累,一个怨。
每天多思多行动总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