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什么样子?
是建党百年的天安门广场上,新时代青年喊出“强国有我”时的激情澎湃。
是中印边境线上,青年战士陈祥榕突入敌军重围时的英勇无畏。
是在扶贫路上壮烈牺牲的“时代楷模”黄文秀,烙印在百姓心中那义无反顾的瘦弱身影。
青春,该是什么样子?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走进校园。嘹亮的口号声震耳欲聋,学生排列整齐的队伍、迈着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向着朝阳奔跑。一圈又一圈,疲惫却不懈怠,唯恐掉了队,或打乱了跑操的队形。食堂里,是安静有序的。不见拥挤、不见杂乱、不见喧闹,电子屏上打出“珍惜粮食 文明用餐”的标语,仿佛在无声描述着眼前的真实景象。教室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读书时,声如洪钟;听讲时,认真专注;讨论时,针锋相对;自习时,悄然无声。正如一年有四季之分,青春,不也该动静结合吗?
青春,应该是:静,可仰望日月星辰之变化、坐观天地万物之生长;动,敢教日月换新天、欲与天公试比高。
古今中外青春之伟人,最令人敬佩者,当属毛泽东。年轻的毛泽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而这豪言壮语、激昂诗句、挥拳呐喊,乃至危难之际拯救人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壮举,无不起始于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博览群书、学贯中西。他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废寝忘食、埋头苦读,非静而不能为。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在繁华的马路旁、昏暗的路灯下看书;革命战争年代的毛泽东,行军休息的间隙仍不忘读书。先静而后动,厚积而薄发,远大志向因敏而好学方能实现,豪言壮语若非旁征博引又何以喊出?
青春该有的样子,是平心静气状态下的笃学不倦,是激情澎湃地呐喊、无畏无惧地前行。是心怀祖国、人民,为了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而奋力拼搏!
(2022十堰市语文中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