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绝大多数女子的命运是悲惨的,而香菱的命运多舛堪称众女子之最。今天就说一说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的香菱。
香菱其人
香菱,本名甄英莲,寓意“真应怜”之意。香菱是众金钗中第一个出场的女子,她开启了《红楼梦》“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新篇章。香菱出场时只有三岁,可见其身份的特殊,也可知作者在她身上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隐喻。
香菱是姑苏城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儿,“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长大后更是美人一个,大有秦可卿之风韵,秦可卿的美貌冠压群芳,为众金钗之最,香菱有其“品格儿”,自是“生得不俗”。如此美人,却命运不济。元宵节,父亲命家人霍启抱着香菱出去看社火花灯时被人贩子拐走。
人贩子将香菱养大后先是卖给了冯渊,不料却又被薛蟠看中,于是人贩子又将香菱卖给了薛家,冯、薛两家争执不下,薛蟠手下人将冯渊打死抢走了香菱,成了薛蟠的妾。
香菱的判词
香菱是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唯一代表,其他的金钗均未说出名字。书中第五回写道,“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的判词,极其清晰地描述了这个出身江南名士之家的甄家大小姐悲苦的遭际、坎坷的一生。香菱虽然冰雪聪明,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冥冥之中的命运却是让人无力回天,先是小时候被人贩子拐走,长大后到了薛家,没多久被夏金桂折磨致死,只落了个“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写夏金桂想害死香菱,不料却阴差阳错地害死了自己,香菱被薛蟠扶正,生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如此写香菱的命运,虽然也够悲苦,但却似乎与判词不完全相符。从判词中的后两句“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可见,夏金桂嫁入薛家后不久,香菱便被其折磨死了,不可能有后来扶正后安稳的婚姻生活。
香菱学诗的前因后果
香菱的一生,虽然是红楼女子中最悲惨的,但作者对于香菱还是极其怜爱的,在她身上着墨颇多,尤其是为她设计的大观园学诗的经典场景,可谓是大观园中极为别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香菱学诗,可用“刻苦”两字形容。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思夜想,终于学有小成,顺利加入海棠诗社,宝钗还送给了她一个“诗呆子”的绰号。相信香菱如醉如痴学诗、论诗、写诗的形象,也一定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香菱之所以能够入住大观园学诗,当然是宝钗的功劳,因为宝钗知道香菱“心里羡慕这园子也不是一日两日了”,素有成人之美的宝姑娘等哥哥南下去做生意后,便央求妈妈,“不如让菱姐姐和我作伴去”,香菱因此得以住进了大观园。
关于香菱跟着黛玉学诗,有些读者看书不仔细,认为是宝钗不愿意教香菱学诗,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儿,宝钗从未说过不教香菱的话,作者安排黛玉教香菱学诗自是另有深意。
在第48回中,香菱一入大观园便央求宝钗教她作诗,宝钗笑道,“我劝你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晚饭后,宝钗去贾母处,香菱便到了潇湘馆,又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作者通过香菱分别央求宝钗和黛玉教她作诗,两人却截然不同的反映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是作者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分别展现宝钗和黛玉两人的不同性情,以及两人为人处事的风格。同一件事情,香菱在不同的人那儿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两人待人接物和处理事情方式的不同而作出的自然选择。
结语
《红楼梦》中各色人等均是宿命论的产物,香菱当然也不例外。三岁时一出场,便被癞头僧断言为“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已经奠定了她天生的凄惨命运。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她在大观园生活的那段快乐时光,天真烂漫、无拘无束。香菱是对任何人和任何事都没有任何伤害的一个善良女子,平生却遭受如此磨难,落得如此下场,怎么不令人感叹?!一个鲜活生命的苦难,竟然是如此沉重。每每想至此,心下都不免黯然神伤。
于2020.6.5 20:47
NO:20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