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卡学习到主动分享的转变,写下对观光式打卡和沉浸式打卡的几点思考:
《反脆弱》里提出了沉浸式和观光式的概念,《翻转式学习》里边提出了目标导向式的教育理念。
旅游分沉浸式和观光式,生活其实也可以分为沉浸式和观光式。有不少人在过着观光式的生活,好像一直活在程序之中,也一直活在“点到为止、到此一游”里,没有心尖尖上的乐趣,也没有成为专家。而沉浸式的特点是“我会成为这个时期里的生活的主人,我会在这里边不断的体会、不断的探索,留下难忘的长期记忆。”
沉浸式的学习,不需要老师天天督促你该读书了。你会特别主动投入,主动勤奋,主动研究怎么能够把这个事做得更好。
因此,沉浸式的学习往往是目标导向。定下清晰的目标,有可量化的计划,是我行为转变的第一步。
而分享为什么可以是沉浸式学习呢?有人说“同样的知识我看了,我怎么没觉得那么好记住呢?”如果你换个角度想,你得把这些知识输出,分享给朋友听,给自己做检索,形成长期记忆,那就得去想,要怎么表达出这些知识点的可用之处?找着找着,那些知识点呀、分享的意义呀、深刻的记忆呀,就都找出来了。
在《心流》这本书里边,提出如果不能够进入专业的状态,就感受不到这个东西的乐趣。所以沉浸,就意味你投入进去了。在做事中找到乐趣,其实是一种能力。假如你只是浮在表面上的话,就一直都是辛苦的劳作。
“你能不能把这书浓缩成三句话让我记住?最重要的三句话。”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当作是别人的责任的时候,成长速度会慢下来,因为他存在怀疑、存在排斥、存在挑剔。
“今天打完卡了,行了,我就差不多了,干别的去了。”这其实好像我们从小到大被训练的一个习惯性动作。这好像变成了难以突破的一层纸,但把困难的那层纸突破以后,能发现豁然开朗,里边美好的东西就会出现。
沉浸式学习确实能够带来真正的快乐,只有快乐才能够带来延续,只有延续才能够让人变得更专业。这时便形成了循环,但是前提是我们得勇敢的迈出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