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企业和民众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有人认为“得大数据者得天下”。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就是很大的数据……开个不是玩笑的玩笑。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作者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如下三个变化:第一,人们处理的数据从样本数据变成全部数据;第二,由于是全样本数据,人们不得不接受数据的混杂性,而放弃对精确性的追求;第三,人类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转而关注相关关系。
那么,此前许多有关互联网思维的论述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客户所产生的庞大数据量使营销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人”,而不是“目标人群”。对不对,对!那么这些个体数据要怎么运用呢?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现象之间隐蔽的关联,一个是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另一方面是帮助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对不对,对了一半。
为什么这么说呢,再次套用舍恩伯格的理论:“执迷于精确性是信息缺乏时代和模拟时代的产物。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
精确数据,明确意义,这是基于一种假设,人是理性动物,他/她的一举一动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明确指向和意义的。以这样一种认知,我们很容易发祥出一种战术“追身打”。大家都知道,星巴克的选址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选址系统而决定的,效用相当明显。那么在不掌握这个数据库的情况下,我们参照星巴克的选址落位,就开在它边上,不是省了很多事儿吗?85℃这么做,成功了,其他很多伴着星巴克的店,该旺的照样旺,该倒的照样倒。这是为什么?理由其实并不复杂,选址系统对于星巴克来说的确重要,但决不是成功的唯一理由,甚至不是首要理由。同样一个位子,开个肯德基,很多人进去,开个啃他基,估计是很多人捂着嘴过而不入,这就是定量思维与定性思维的区别之处。
对于同一家企业来说,同样如此。爱疯5S大卖,爱疯5C遇冷,既然出自同门,那么产品定位、设计、生产、营销,肯定是建立在同一种逻辑之下,苹果的大数据采集和运用能力也绝对在水准之上,只能说,这其中必然隐藏着大数据之外的主观差异。这个差异部分,我们称之为混沌。“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可能会在德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西方,就有专门的混沌学,混沌学发现认为,出现混沌这种奇特现象,是由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因素引起的。因此混沌学致力于研究定性的变化,而非定量。换句话说,这是一门相当接近哲学的科学。
混沌学太过复杂,简单说来,在经济领域,混沌学认为,经济系统由千百万计的个体和组织(大数据哟)的相互作用所决定,而每一个个体和组织又涉及到数以千计的商品和数以万计的生产过程,因此,个体行为并非是一种孤立的存在,仅仅完备地认识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使我们掌握整个经济系统的演化状态。运用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混沌经济学认为,经济变动源于经济系统的内生机制而非随机震荡、非均衡是经济系统的常态、杂乱无章的经济现象背后隐藏着良好的结构而非随机状态等一系列在新古典个人主义方法论下所无法得到的、更符合现实的结果。例如,有学者认为,经济现象的不规则波动是受到市场力、技术变革和消费倾向三者共同作用下经济系统内生决定的结果。不同消费倾向将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者行为:穷人的消费选择很可能是相当稳定的,而富人的消费行为则可能是周期波动的,甚至是混沌的。
当然,我们并不排斥大数据的重要价值,以及它的模型化运用,但是我们要充分重视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破除单靠大数据得天下的迷思,也就是避免线性、简单、物理的纯计算机式思维方式,重视不可计量的、感性的、本质的、价值判断的人脑思维方式,并在这二者间寻找到较佳的融合方式。或许这样,才能完整激发出大数据思维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