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莱芜农商行 郭迎春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还仍然热爱生活。奋斗在农商行,已过而立之年,工作中,很多时候都被压力、焦虑、艰难这些词汇填充,但笑或不笑,怨或不怨,生活就在那里,看轻了便看清了,越努力越幸运,因为——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半称心”的幸福
老舍在《我的母亲》中说:“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回望来时路,自己在农商这个大家庭中已生活了十年,在这期间,农商就如母亲一般,看着我成长,让我从喧嚣中慢慢平静下来,明白了许多道理,开始变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无形中还增添了几分戏谑顽皮的气质。渐渐地,已不再年轻,工作中,生活里,对有些人、有些事,不自然的,看轻了也看清了,定力强了,开始盼着日子简简单单,偶尔会心静如止水,以“原生态”方式存在并享受岁月静好的想法一天天强烈起来。每天忙碌过后,沉下心,放缓脚步,仔细审视这个世界,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其实另有内涵。
有两件事,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了“看轻了便看清了”的道理,以下是我当时的日记内容——
《也谈工作》:“听闻同事辞职,也不知道要说啥,一个电话打过去,未接,无语。又问其他同事,知道是身体原因,彻底无语。工作不能建立在损害健康的基础上,她很明智,同时勇气可嘉,很是佩服。短信交流后,我对她更加理解: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修身养性为大,工作要提升生活质量,万万不能相反!一个人,当他工作时,充实而快乐;当他下班后,放松而愉悦。这才是正常的状态。理想与现实间不可能完美重合,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我让两者无限接近!一位可敬的同事,为了工作、孩子、家庭,身体垮了,只能果断辞职,但我们不能病入膏肓了才痛定思痛的有所反思。充实与否,知足程度,全在于内心。对待工作的态度,源于对生活的认知。曾几何时,不再习惯于喊苦喊累,而是没有概念和私利的默默付出。工作顺畅,生活舒心,平和心境,颐养心性,延年益寿,不亦乐乎?当工作遇到瓶颈,当感觉到无路可走,甚至咬牙也挺不过去时,静下心来,想一想……”
《同事岗位调整有感》:“默默的付出,默默的离开。而我,待到那几乎的最后一刻时,心情已经不再复杂,而是异常的沉重。自己是个感性的人,五味杂陈堵在心间,需要释放,需要淡定。风来过,汗渍留在脸颊,是沧桑的代言,是岁月的证据。经历即财富,有过挫折未必一定能笑到最后,必须允许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公,要不公平从何凸显?从这件事,我学到了很多,自己要做的事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超越生活,尽管都需要人间烟火,但没有足够的付出、全心的投入,拿什么来保障高品质的生活?不是人人都富足的事事无忧,沉下心来,铺下身子,珍惜手头所拥有的,只要不违那份期待,就能做到内心足够强大、步子足够稳健。”
以上虽只言片语、语无伦次,却是自己彼时的真情流露,没有修饰,没有遮掩,是真实的自己。
回归自我,一直是我所憧憬和向往的。有段时间,自己满心喜欢那种宁静和朴素的生活:自己种粮食、蔬菜,带孩子上山摘野果、喝泉水,伴着虫鸣耕作,踏着露水回家,远离浮躁,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梦想着像画画般,一笔一笔的勾勒出对生活的理解,哪怕自由而贫穷!后来,迫于生计,理想被岁月风干,彼时的愿望没有实现,自己也慢慢变得更加成熟坚定,开始奢求“半称心”的幸福。
杭州灵隐寺内挂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半称心”是一种境界。静下来,想一想,看轻了并看清了,这本身就是难得的积累,是宝贵的财富,因为有了看淡的资本和经历,才具备了挥汗如雨大干一场的视野和境界。一棵竹子用数年时间可能仅长几厘米,但一旦萌发,每天就能疯长几十厘米,两个月就能长到惊人的十几米,在未破土前的几年里,竹子的根已在土壤里延伸数十米甚至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任何的付出都如同扎根,顺其自然,学会积累,哪怕“半称心”,也是一种幸福。
“被淋湿”的心境
在这个充满诱惑、千变万化的时代,工作在农商行,是幸运,更是挑战,囿于品牌影响力、体制机制等,农商人可能心血没少付出,却鲜有攻坚克难的成就感。现实非常残酷,一遍遍的逼着我们放弃、投降、认输,这时候不妨慢一点,缓一缓,坚定的告诉自己——越努力越幸运。
人生实苦,看不清内里,只在表象上打转,就如同停了水,却跟洗衣机发飙一样,只会让自己更加狼狈。看看自己,长久以来,就如同一粒沙子,静卧在农商大厦里,虽栉风沐雨,但价值发挥得还不够淋漓尽致,随着岁月交替,早已习惯了默默无闻、按部就班的生活,潜意识中已不再主动担当的去发光发热。与此同时,生活中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时常会压力山大,因为要平衡父母妻小,计算收入支出,更要控制情绪,藏好懈怠与疲倦,留下的只有嘴角的一丝微笑。如今的自己,有软肋,也有盔甲,自己会夜深人静时在内心里默默流泪,偶尔也有抱怨,但更多时候是在办公室里没白没黑的拼命加班,不能人前低头,只能负重前行。
内心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天。独自一个人在外,没带雨具,我突发奇想,何不痛痛快快的在大雨中找找被淋湿的真实感受,那次卸下心理包袱后被淋得浑身滴水、冷得瑟瑟发抖的经历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和激励,从此,当我坚持不下去时,就不断尝试着换个心态,换种心情,给自己减减压,小憩一下,满血复活后,继续不认输、不抱怨、不喊苦的拥抱并热爱整个世界,因为肉血之身不能始终处在承压状态中,诚如李宗盛在他的《凡人歌》中所唱:“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人人都会有挫折、迷茫,只有接受平凡,才是不凡的开始。
因为不再年轻,奋斗起来更是荆棘密布、道路坎坷。这时候内心里更需要轻装上阵,挺起竞争的脊梁,再激发,再调整,努力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让岁月不仅仅静好而是更加精彩。一定程度上,破题起势,真正困难的是逾越自己的内心,若欲体勤但力不足,终究还是因为没能从内心深处做足嬗变的准备,没有从细节上做足功课,比如发自内心的点滴微笑、亲切而有温度的一言一行,倘若细致到此,就没有什么短板和局限是克服不了的。心态上多了些许明了和释怀后,于熙熙攘攘之外,跨越纷扰嘈杂的人情世故,“择一事,终一生”,这一曾经认为幼稚至极的想法竞一天天的落地生根起来,从此,自己生活里乐观而向上,工作中谨慎但果敢,气质上也多了几分宁静和专注。
坦然一些,偶尔“淋淋雨”,也未必不是好事。
“虚一而静”的坚守
以下还是日记,也是工作的轨迹:“加班,耗得人很累,呆呆的站在窗前,眼疼得厉害,面无表情的盯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来来往往的小车;累了,已是晚上十点,趴在桌上养养神,揉揉眼,绞尽脑汁却理不出些许思路和方向。棘手的问题搞得我很乱,忙碌着,坚持着,努力着,没有结果的加班也是一种安慰”。
每当工作找不到北时,每当被困难堵得晕头转向时,我习惯于一遍又一遍的去抄写这几个字—— “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荀子解蔽》)。“虚一而静”是我工作路上的明灯——虚,摈弃原路子,从头再来;一, 打起十二分精神,全神贯注;静,除了当前工作,过滤掉一切事情,包括吃饭、睡觉。妻子抱怨:天天加班,不涨工资,还干得那个热乎!无语,也无言以对,因为热爱?因为责任?因为担当?说不清。
工作至今,“为什么而工作”的疑问也曾经让我一度疑惑。老舍先生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生活律动的多面性、曲折性,指引着我对“虚一而静”的孜孜以求。克服了生存上的压力和担忧后,为了追求更高的工作品质和境界,有时候不惜大汗淋漓甚至不得不“焦头烂额”,不得不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虚一而静”的工作状态不需要“皇帝的新装”,若需要包装也是量体裁衣式的真实包裹,而且是作为工具的存在;“虚一而静”的工作状态,像一面真实的镜子,镜子里的人有多优秀,只要踏实向前,就真的有那么优秀,因为憧憬无限、潜力无限。
作为农商人,要想体面、优雅的生活,被尊重、有成就感的工作,以及有底气的、被世界温柔以待的地位,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很多情形下,我们仍处在爬坡阶段,虽然陡坡已过,满山的翠绿已经展现在眼帘,但脚下的路仍免不了崎岖颠簸,并且还有一个又一个的或平或缓的坡挡在前面。此时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是唯一的选择。认真谛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不要被外在的喧哗而打扰,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勇气、正直、诚实、耐心、爱与责任,并坚持、韧性的大步快跑,“虚一而静”的境界就不再遥远。
工作的“厚度”
某日,与朋友酒过三巡后,其一番“高谈阔论”让我很受益:工作是为了生活,但不是纯粹的,是对超越了养家糊口层面的之后的、修养自我的高品质意境的追求。对此,我很认同。通宵加班、任务指标……这是工作,吃喝拉撒、房子车子……这是生活,工作是为了生活,这是真实的、本能的;工作对生活而言又仅是载体,超越工作本身的,做完一项工作后的成就感、发自内心的愉悦感,以及藉此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品位、形象气质的自觉追求,这或许才是工作的意义所在,工作成就生活,生活反哺工作,以生活乐趣诠释工作价值,等等,我对工作之于生活的理解,是简单的、朴素的。
日子久了,工作中偶尔会有平淡如水的感触,即便“被工作”得足够充实、极尽丰富,但忙碌过后尤其是静静的一个人时,一种空落落的乏味感终究还会真实的袭来。突然有一天,因为盲目并被不知所措困扰时,我下意识的告诉自己:工作不能一味的麻木于假象的存在感,必须要努力探寻其本身的“厚度”。对工作“厚度”的思索,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有一次,在田间地头,忙完工作后,与一位老农闲聊时,他对我说,“一个人,活干得怎么样,光埋头下力不行,关键要看怎么个干法,干完活后,要觉得心安,晚上睡觉睡得踏实,那才行”,老人的话启发了我对工作“厚度”的理解:循着内心深处的呐喊,不惯着自己的惰性,尽力践行那份责任担当,努力向上,奋力向前,让生活因此变得丰富、精彩,若能有幸使得人生价值得以充分诠释当然再好不过。
————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常常听闻“农商行工作太劳累、太琐碎、揪心”之类的话,有的是旁观者的评价,有的是员工的心声,并部分反映了我们的工作现状。面对他人的误解、污蔑,以及自身的怨言、不解,要么继续拼搏奋斗,要么怨天尤人,这就是内心强大与表面肤浅的区别,很多时候,我们要静一静,听一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当我们在暂时无法改变又不想被改变的境遇中时,与其因抱怨、无奈最终变得心情压抑,何不调整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鼓励自己并勇敢的向前走:用阿Q的精神,凭工作的热情,淹没这些阻碍我们前行的杂乱声音,让流言止于真正的智者脚下。面对内心世界,勇敢的进行雕琢,懂得舍与得,不是雕什么像什么,而是像什么雕什么。
——经得起自我的真实评判。有些工作说易行难,不仅仅历程艰辛,还要承受一波三折带来的磨砺和困顿。除了要有宽容、淡定的心态,还要有未雨绸缪的足够定见。工作时,快乐、忙碌、充实是一种,抱怨、悠闲、虚度是一种,过得优哉游哉的同时,又能把工作干得漂亮、出色,固然令人羡慕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因为没有时间保障、精力付出,就很难把工作干好,只有尽心竭力有时甚至是殚精竭虑的想事情、干事情,工作结果才有可能如人所愿,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偶尔忙里偷闲才会问心无愧,才对得起那份责任和担当。脚踏实地、紧锣密鼓的工作,会让人心里踏实、坦然。有多少同事,忙碌一天后累得腰酸背疼、眼睛干涩生疼,心中无时无刻不“装”着工作。工作得平凡、平淡,很容易,工作得精彩、出彩,不简单,工作的“厚度”如何,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自我评判。
——工作也应追求境界。埋头苦干与抬头看路、忙里偷闲可以相得益彰。工作不等于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工作理应回归简单、真实、热爱,换言之,工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应有诗歌和远方的田野。工作中,需要去冗就简的勇气、追逐拥抱挫折的气魄,以及沉淀自我的胆识;需要培养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的工作追求,要学会宠辱不惊、从容淡定,要经得起利益的考量,否则即便工作一时很精彩也极有可能是短暂的绚丽。同时,工作中适当的磨练与砥砺是必需的,一如冬天在四季轮回中的到来是迟早的事一样,既然挡也挡不住,躲也躲不过,何不舒展身骨,在工作中找回温度并做到冷暖自知,让工作变得更加自然从容进而迎刃而解呢?要相信——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