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2020年11月28日17:11分,刚从上海出差回到济南。油然而生的踏实和归属感猛的袭来,这种感觉又非常的熟悉。
从对城市有了概念之后就一直憧憬我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所以要考的大学也是只要列入上海就行。但是高考失利,没有了一身去上海的资本,身在北方城市的我迫于家里压力,只能在北方城市报考大学。不想留在山东的我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北方的一线城市——北京。
前面提到的高考失利让我去的大学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一个班级里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北京本地人,并不是抨击北京人,我也不够资格,只是有一说一,我所接触的我们班的北京同学大部分还是带着些许优越感的(希望我这段文字不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这种优越感也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自始至终我也不会带有色眼镜和地域意识去评判,不然我是不会去北京的)。好像感觉解释越多越混乱,好吧言归正传。一方面周围整个大环境并不是我所向往的大学生活,另一方面,那会儿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正值青春期(我可真是恬不知耻,二十多了还青春期),满脸大面积的爆痘。就那样,大学的前两年我整个人都是轻度抑郁的。所以自然而然对于北京这座城市也有了先入为主的不喜欢的感觉。那段时间的我就是在北京待得浑身不自在,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带“鲁”的车牌号就感觉格外熟悉,要是听到相似口音的家乡话,甚至上前跟人家搭讪,那种家乡的归属感那段时间在我身上彰显的格外强烈。
可想而知,那段时间回家的频率也是很高的,这完全违背了一开始上大学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意愿。只要高速口上出现“山东”心情就非常的激动,跟家里打电话说话分贝都不自由的提高了好多。当然了,一回到北京,心情就会极度压抑,就像是刚跟热恋的男友分手一样。
这种感觉维持了将近一年半,后来有了个想法就经常在脑子里徘徊“既然我这么不喜欢现在的日子,为什么我不离开?”然后就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具备可以“离开”的资本和勇气。答案是肯定的,我不可能离开现在的生活和现在所待的城市。那么我是不是应该就要说服自己去接受现在的生活,然后慢慢喜欢上它呐?对,就是“要么舒服的待着,要么滚蛋”这一句话,在那段时间一直在我脑子里反复出现。
光有这样的想法可能接纳和喜欢上这座城市和这种生活还是有些难的。机缘巧合,那段时间又特别喜欢穷游,就是攒点儿钱就出去,去各个城市。然后慢慢的,等我再从其他城市回到北京时,一开始我还没有很特别的感觉。有一次从牙克石坐了绿皮硬座29个小时,晚上才到达北京的时候,在火车驶入北京时,那一刻就像是之前从北京回家一样的感觉,就觉得我终于到家了。然后接下来再去其他城市,除了一开始对一个城市会有向往,和对不同地方可以吃到不同美食的诱惑下,并没觉得北京多么好。直到有一次大学玩的比较好的朋友和她老家的朋友一起去了趟成都,她回来跟我说:并没有觉得成都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可能每个人对城市的理解和感觉不同吧,因为我朋友到了太古里就很明显的兴奋起来,但是当时我心里就想“这不跟三里屯太古里一样嘛”。她这番话瞬间点醒我,对啊,这也是我的感觉呀。去武汉的时候,恰好高中同学做当地向导带我玩,去景点搭乘地铁,她问我“你坐地铁能明白怎么倒车嘛?”当然啦,北京这么多地铁线路,去一个稍微远点儿的地方最少也得倒个一两次吧,但是我朋友说她来武汉这么久了,不会倒地铁,所以她很少坐地铁,哪怕会麻烦她也不想研究。这个可能也涉及到个人习惯问题,从一个小县城出来的娃娃,如果不去北京之前去武汉,可能也弄不明白坐地铁倒车(这就又让我回想起我刚去北京第一次坐地铁,急哭的时候),但是在北京待过一年多,再去国内任何城市,无论一二线还是三四线,都是我认知里已经领略过的了,我再去其他城市不过就是去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城市魅力和不可辜负的美食了。
自此之后,再出去旅游回来,踏进北京这座城市我也有了当初回家的那种归属感了,就是那种踏实、舒心的感觉。这种转变对还在北京要生活两三年的我来说是非常值得欣慰的了。
年初,做了一个与我而言无比重要的决定,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结合了种种原因,我决定从北京回济南发展。济南呀,虽然离家近,虽然是山东省会,但是我印象中的这座城就是城乡结合部,来这儿主要就是因为它在我能选择的离家近的城市中算是可以稍微适合年轻人的城市了。心里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妥协。有了之前在北京的经验,所以一来济南我就去找济南独特的魅力,让我去喜欢它。济南的确很好,大家都说这家乡话还是能听懂对方讲的话,异地感不会那么强烈,而且一口一个“老师”中透露着济南人谦逊礼貌厚实的形象,再加上济南车礼让行人这一点在国内来讲做的也是出类拔萃的,就又多了一些好感。可是近这段时间,随着在济南待的将近一年的时间,也因为出差去了南方城市之后,心里对南方城市和对上海向往的感觉又在蠢蠢欲动。
在上海待了将近一周,对于当年对这座城市的憧憬还是放不下,就感觉我还是要去的,今天工作结束走在上海最繁华的街头,感受着大半年没感受到的一线城市的繁华,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发了朋友圈发了微博,最后要走竟然还想哭,这种对城市的执着恐怕在我身上展现的太强烈了吧。明年一定要来上海,哪怕不来上海也一定要在南方城市找个落脚点,是我到上海这几天最强烈的感受。
但是,刚刚从济南车站出来的那一刻,却有了当年不喜欢北京时从北京回家的归属感,喜欢上北京后从外地城市回到北京的归属感。在这一刻都横冲直撞的踊跃出来。当然,这种感觉还不足以冲掉对于南方城市的向往感。
其实啊,影响人心情的并不是城市,在哪个城市待久了或许都一样,影响人们心情的是在这座城市发生的事和遇到的人。这段时间开心的不开心的感觉都是会对这座城市有了评判。住在合租房里,那也是我在济南的一个家,上海再好,我去了也是住在酒店里,漂泊没有归属地,而济南我再不想在这儿待,这里也有我的一方天地,一个属于我的落脚点,一个可以让我在外面受了委屈和伤害有地方可以停留的家。
所以你看啊,并不是城市会牵绊你的心情,而是肉身有了栖息,才能去谈心境啊。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把我的这些迷惑和如果你同样也在经历迷惑解释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