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桐桐在馄饨店吃馄饨,她吃她的鲜肉小馄饨,我吃我的野菜大馄饨。我问她要不要尝尝我的,她不肯。我们又各自闷头吃自己的。
我们旁边坐了一顿母女。女儿二、三十岁,坐在我旁边。母亲五十几岁,坐在女儿对面。女儿一直在高声说话,似乎是邻居制造的噪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她让妈妈打了投诉热线,最近总算消停了一下。
女儿叮嘱妈妈,热线人员回访时,一定不要像以前那样轻易回复她说没事了,同意她关了单子。她担心,如果这样,事情会继续反复。
“你一定要强硬一点,不要回复,不要跟她有好语气。跟她说再等等,目前还没看到效果。”女儿以过来人都口吻说,“我在单位领导也是这么教我的,对其他人要好好立规矩,不要因为心软轻易放他们一码,这样以后吃亏的还是我们。”
“哦,那下次她打电话,我就说做不了主,女儿不在家,你去找我女儿吧。”妈妈声音散漫,顾左右而言他,“你快吃,多吃一点啊。”
“你怎么老管我吃不吃,我这么大了,还不知道自己吃不吃啊。”女儿有点不爽,“你看你点了这么多东西,怎么吃得完?”
“哦,我看你很饿,还以为你喜欢吃呢。”妈妈有点委屈,但还是松散舒缓的语调。
后面一桌,一个孩子突然“哇”地高声哭了。原来是两个妈妈带个三个孩子,碗刚端上来,一个小孩就要吃,其中一个妈妈训了他一句,他不爽就高声抗议了。
店不大,食客们几乎吓了一跳,都望向那桌。桐桐说,“哎呀,我吓了一跳。”说完,继续吃她的馄饨。
“哎,你怎么老回头看别人?你这样很不好。”旁边的女儿指责妈妈。
妈妈说,“我没有看别人,我吃完了没事,看看外面啊。”
“妈妈,我跟你说,你现在变了。”女儿不满地数叨,“小时候,你教我要勇敢,不要怕事,所以我跟你学的很胆大。现在,你怎么这么怕事了呢?”
“哎,以前有依靠嘛!”妈妈叹了口气。
我听完也在心里叹口气,妈妈没说出来的也许是:现在年纪大了啊,年纪大了不是简单的身体衰老而已,还会失去很多东西。没有那么多勇气了,很多事能忍就忍了,就显得怕事儿了。为人处世也谨慎起来,对自己的子女,甚至也带着小心翼翼地讨好。
我没有怪那个女孩的意思。我想看到曾经风风火火的妈妈,现在变成这样,她一定很没有安全感,她还没准备好成为妈妈的依靠。她心里一定很不好过,才对妈妈说出那样的话。
想起一位朋友说,她父母唱歌很好,她小时候也像父母一样,唱好听的歌。有一天她唱歌时,妈妈却说,你怎么唱得这么难听。妈妈无心的一句话,却让她彻底对歌唱失去了自信,从此不敢在人前开口唱歌。
后来长大后,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出国生活。有一天边收拾东西边轻声哼了几句,一旁年迈的妈妈说,“哎,你唱得蛮好听的呀,你应该多唱唱。”
她笑笑没说话,转身却很失落。五十多岁,她依然不敢高声唱歌,不相信自己能唱得不走调。这不是她最难过的。
让她伤心的是,年轻时那么勇敢否定她的妈妈,现在话语里却满是讨好。妈妈老了,妈妈变成了孩子,需要依靠她。
晚上回到家,听见冰河又训斥桐桐,怎么这么傻,这都弄不好?
我忽然觉得好笑又可怕,似乎看到了几十年后,桐桐也这样对我们两个老家伙表达不满,“你们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干不好?”
我会伤心,但也无力反驳。可能只是苦笑着看着她,不,也许我会假装很真诚地笑。
“你信不信,你再这个样子,等你年纪大了,她也会这样说你。”我跟冰河开玩笑,“到时候,你听了会是怎样的心情?”
他没理我,但很明显对孩子说话的语气舒缓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