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读书里偶遇一书,名曰《最后的棒棒》,作者何苦以军官的身份从部队转业后,深入体验重庆棒棒军的生活,他用幽默诙谐的笔法展示了这个特殊劳动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曾几何时,“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可爱可敬的棒棒们,他们强健的肩膀上,背着山城居民和游客的方便,挑着父母和妻儿的期盼。
然而,近年来,全面快速的发展使得山城越来越符合直辖市的身份,可现代化的都市里,适合棒棒们干的活却越来越少了。加之当初年富力强的他们,如今大都头发花白、脊背佝偻,有些挣扎迟缓的脚步似乎已经跟不上这个城市稳健的步伐了。那么,新的时代背景下,“山城棒棒军”们将何去何从呢?
这是在读完“简介”和“代前言”两部分以后了解到的作品概况。由此联想到了各地千千万万的失地农民。是的,对很多年轻人来讲,拆迁简直就是老天爷给的泼天富贵,哪管以后的事情?!可对于他们的父辈而言,故土家园的难舍,子孙未来的担忧,楼房生活的不适,都化作埋在心底的一声声叹息……
“对于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的解放碑商圈来说,自力巷就如重庆美女隐藏在黑丝袜里面的一块与生俱来的黑色胎记,性感时尚的光鲜背后却依然留着只有少数人知道的成长遗憾。”作者这段话我也是颇有感触。记得前些年昆明池刚刚建好的时候,路边的巨幅广告牌,完美地把小镇隔在了背后,这样灯火辉煌的景区和漆黑泥泞的村道彻底成了两个世界。好在后来小镇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景区成了诸多小镇原住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曾经的尴尬也就被忽略淡忘了。
正如书友剑圣的评论,一遮一盖,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或者是眼不见心不烦。有点心酸。就好像同学来你家做客,把丑陋不堪的母亲藏起来似得。这种深深的对立,只有接触到、生活在其中的人才能感受。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正视自己的伤疤、自己丑陋的母亲,正视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