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以人物为中心,借助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探寻生活的本质。所以在阅读小说时,与人物信息密切相关的信息,需要重点反复阅读,揣摩。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杜小康。
为什么叫小康?
小说中一些主人公的名字大都不是随意起的,有的名字具有一定的含义。先看杜小康的名字:小康。 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呢?小康生活?带着这个疑问,百度了一下。原来康字还真是很有讲究——康字古形为:下部为米,意为腹中有粮;中部为左右两只手,上部为所举之牛;整字涵义为吃得饱饭,力能举牛,即为康。理解了康字,再来看杜小康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名字寄托的寓意了。
杜小康的高富帅
描写一个人物,总少不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杜小康长得什么样子呢?用现在时髦一点的话说,杜小康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富帅。先说长的“帅”(见下图)
“黑芝麻中的一粒富有光泽的白芝麻”,这一巧妙的比喻把杜小康和其他的孩子,进行了对比,形象地写出了杜小康独特的外在气质。
再说杜小康的“富” 。杜小康家是全村的首富,过着油麻地人望尘莫及的生活。最能彰显他家境殷实的就是两扇大红门。大红门所代表的的财富使得杜小康拥有很多油麻地同龄孩子所无法拥有的物质财富。下面的填空,你能根据小说中的描写来填一下吗?
杜小康有一年( )季的衣服,有一条油汪汪的( );在他四年级时甚至有拥有了一辆( );在严冬,杜小康还有可以更换的白色( )。
以上每一条作者就列举了典型事例,为了突出杜小康的富,作者还充分运用对比的描写方法,(见下图)
用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语言,特别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仅能表明人物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能揭示人物性格。因此,在鉴赏小说时,要重视品析人物语言。
大红门滋长并支撑起了杜小康的优越感,他总能做成别的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
大红门滋长并支撑起了杜小康敢做敢当的傲慢。
然而,这一切在杜小康五年级时发生了改变:一心想发大财的杜雍和用几代人积累下来的财富购买了一艘大船,又连借带贷筹得一笔巨款,从城里运来一批即好又便宜的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船破,货亡。所有财产搭了进去,还欠下巨大的债务。 杜雍和病倒了。杜小康辍学了。
阅读时,抓住杜小康的语言描写,就能读懂这个少年真正的内心世界。
“我要读书”
“我给你带双黄蛋回来”
还是分头去找吧
放鸭之旅滋长并支撑起了杜小康百折不挠的坚韧与顽强。
“我不在乎”“能想到办法的”
以前家境优越、群友环绕、众人羡慕的杜小康,失去了大红门的滋养和支撑,仍然做到了其他孩子做不到的事情。
杜小康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用他的方式改变着家的未来。
桑乔校长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同学们,你们同意桑校长的看法吗?为什么?把你的看法写在互动交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