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们全家全体出动享受了一次美妙的的北疆旅行,因为目的地是博乐的温泉县,所以就把这次旅行命名为温泉之旅。我喜欢意义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身边美好的事物,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回忆那些美好的细节甚至是心情。某一刻的所感所想是照片无法记录的东西。出发的第一站就是石河子。
石河子一座在天山北部的小城,面积不大有60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乌鲁木齐的一半,人口有60多万,离乌鲁木齐大概有2个小时的车程。石河子出名的是它的拔地而起,和它的兵团标签。这两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铸剑为犁--石河子
石河子早在西汉时史书上就有所记载,历经王朝更替,各民族势力相互攻伐,地名又有诸多变换,所以记载也是言之寥寥。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有了具体的记载,在石河子这个地方行屯田制,设营屯。新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二十二兵团司令部、政治部机关及其直属队、二十六师、骑兵第八师、军区后勤运输部生产总队、骑兵第七师30团先后进入石河子一带垦殖,并在新疆军区统一领导下,开始建设石河子新城。
1961年石河子成为以农八师为主体的一个垦区。1984年9月,石河子市为自治区直辖市,与农八师合组一个党委,称师市党委至今。2012年12月24日,兵团将13个农业师名称更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石河子市”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所以石河子的全称其实是非常长的。
从这些文献上的文字可以看出,石河子其实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从它的市区地图上就可以看出异常的规整井然有序,这是像乌鲁木齐这样比较古老的靠居民自然形成的城市所没有的景象。
漫步在石河子的街道上会感觉到轻松和惬意,路的两边都是高大的树木。让这个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在盛夏炎炎下也感受到舒适的阴凉。路两边随处可以看见供人休憩的长椅,疲惫的路上可以安然地坐在上面小憩一下。这里的每棵树似乎都有故事,看着高大的树木回想到兵团的前辈们一锹土,一桶水地把他们栽种在这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也体现了那句老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累在当下,功在千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井然有条的引导着各自成载的交通工具平稳的运行,所有的驾驶者或是行人都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道路上出现不速之客而过分紧张。
如果说你觉得她是个安静的地州小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就大错特错了。傍晚的来临才是整个城市律动的开始。随着健身广场上的喷泉伴随着音乐喷涌而出,就是像兵团人祖辈的冲锋号一般,拉开了一天最喧闹的帷幕。各色的音乐,不同的团体,在广场上不约而同的舞动起来,在燥热的夏天让熙攘的人群为之躁动。偌大的广场被各种健身团体占满,人们穿梭其中或驻足观看或合拍而动,也有像我这样来自外地的游客把他们的身姿记录在镜头里,以便回去给身边的人介绍这多彩的生活;不时还有小摊贩们放飞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在人堆里腾空而起煞是有趣。
如果你以为跳广场舞的都是些大爷大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很多当地的年轻人会很自然的走到队列当中加入进去,合着节拍翩翩起舞。那份从容,就仿佛走进了自家的客厅,一点也没有娇柔和造作。可见这种健身的意识已经真正的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另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随处可见的公共卫生设施,随便在地图上搜索一下,附近的卫生间就清晰显示出来,我还担心它是否开放,结果它不仅开放而且还很干净,虽然谈不上什么星级卫生间,但是洗手池有水,厕间里有纸,这就已经足够了。我记得电影中有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想拉屎,只有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这是一个简单道理。垃圾桶、公厕这些小小的市政设施,是最真切和直接的体现一个城市对居民的友好程度的设施,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重要工具。谁都想爱护环境,但是要也要有爱护环境的道具,手里提着个垃圾袋到处找地方扔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尴尬和不适。每次出门都要仔细的解决个人问题,也不会让人对这个城市有太好的影响。卫生间的纸和随处可见的垃圾桶这些小小的细节会让人在这里待的很舒服很放心。
做为一个新兴的城市,石河子给我留下了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形象,作为一个以工农业为主城市,这里并不刻板。虽不缺为生活忙碌的身影,但是也并不是单纯的为生计而奔波。这里恬静和喧闹并存,释放出一种令人舒服的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