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4月,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非常冒进的方向:一切学习研究必须服务于工作。具体的实践方法是,拒绝一切与工作不相关的知识,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学习,并且输出文章、音频、甚至微课。
2个月后,我发现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根本不是学习可以解决的,而需要经验的累积,长期的刻意练习;更可惜的是,从16年下半年开始保持的“早起-阅读-写作”习惯,竟然也逐渐荒废掉了。
我沉浸在自己制定的“伟大战略”中,却输掉了足足两个月的宝贵时间。现在我终于幡然悔悟:不要迷信战略,坚定前进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自己最擅长骑马,这一路我们就骑马了……那万一遇到大江大河怎么办?把自己困死在江边吗?
阳益说,我们都开始焦虑了。是啊,归根到底我这次还是太急躁,才会再次陷入“走捷径”的魔咒。
2
急功近利带来的结果,就是极端冒进。吴晓波在文章里写道:
张爱玲说过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少年人。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 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 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及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
为什么一定要追求短期、快速的“成功”呢?
铤而走险,孤注一掷,这样的捷径,其实就是赌博啊。就像拿破仑露出落败的征兆,便是执意要进入严寒冷酷、缺乏补给的西伯利亚之时。求之不得,幡然悔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迷失方向,忘记初心。
3
那什么方式更适合我们呢?如何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我想“精益创业”的理念,对我们普通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开始不要求大,不要追求完美,不要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最好的状态是制造一个小雪球,开始滚起来,自然而然雪球会越来越大、越跑越快。!
对应到我们的学习路径上来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没必要学成专家之后再行动。
很多人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到大学毕业之后还用不好它。何至于此?——就是因为没有拿来“用”啊!反之,那些高手,无非是把用英语变成一种习惯,读英文原著,看英语电视剧,不懂的查字典,英文能力水到渠成。
4
现在我知道了,持续的好状态、小成果、强反馈,比什么都重要。
比如我现在的每日计划就很简单:
今日【小目标】
6点早起:拉伸,自省日记D4
到公司:梳理工作计划,晨读羊皮卷D4
午睡后拉伸1次D4
下午下班前拉伸1次D4
——————————
晚上Keep+拉伸1次D3
主题写作/思考(简书/微博发表)D3
晚上演讲(读文章后复述)D3
思考项目/文案训练:潮哥+克亚+叫兽D3
晚上睡前拉伸1次,记日记D3
(按一周7天打卡,如果7天都完成良好,周末就奖励自己看电影吃小吃)
我不再强求自己短期内达到怎样的高度,而是希望把演讲、写作、运动等真正重要的习惯深入骨髓,融入灵魂。
我不再幻想做这些东西能够马上带来回报,我更希望当自己决定要把这些习惯伴随终生的时候,我每天都有做到,我没有欺骗自己,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不再艳羡知识网红们的“呼风唤雨”,我只知道当我看到自己的文章让一些朋友受益,当我看到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也在思考、进化,我的内心感受到一种生命在蜕变的喜悦,这样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很幸福。
5
做一名终生学习者,好运自然纷至沓来。
不要有妄念!不要有妄念!
哈哈,写到这里,晚安∩_∩~
end.
说句题外话:
上面说到我在学习的策略上走了弯路,竟然钻进牛角尖里把自己困死了。现在我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未必是最好的答案,但最适合当前的我:
学习应该服务于“能力产品化”,而非纯粹地服务于工作。
感谢小溪的分享。她在文章中写道,黄有璨说:“是什么拯救了你,那你就分享什么去拯救别人”。这就是最好的指导思想。一切启发触动你的、提升了效率的、鼓舞人心的、帮助你重整旗鼓的、清晰了你方向的……都是拯救了你的知识,不是吗?能做“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感觉肯定很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