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言风语
锋言风语334:孩子,为什么不让你留长发
近期发现八九年级的女生流行披肩发:头发过肩,但未用头绳扎起来。
这样的学生一个两个倒也无所谓,但是成片成批,说明学生认可这样的发型,把这样的发型当成“美”的表现,这是学生的审美观出现了问题。
因为多,我把她们戏称为“披头党”,希望籍此引起一些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我跟一些学生也进行了沟通,希望我的话能够引起学生的反思:
头发过长会吸收人体营养。
image
头发每时每刻都在生长,都在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如果人体供给头部的营养过多地被头发吸收,脑部的营养相对就会减少,长久则会影响女性的智力。
有关研究表明,头发每时每刻都在生长,都在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现代医学和化学测试表明,人的头发中含有几十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铁、锌、碘,以及各种维生素等。
研究人员可以从一根头发中测试出某人的血型,化验出血液的各项指标。这都说明头发确实吸收了人体的各种营养。如果人体供给头发的营养太少,就会出现发质枯萎,甚至脱落的现象。
相关测试显示,供给头发的营养一分钟也不能停止,日积月累,被头发消耗掉的营养难以计算。如果人体供给头部的营养过多地被头发吸收,脑部的营养相对就会减少。长年累月下去,就会使脑部营养缺乏。脑部营养缺乏直接会导致头晕,并且影响到人的智力发展。我们现在正是学生时代,需要用脑进行学习,长发影响你的智力,不可不注意呀。
头发是成长的标志,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特质。
在古代,不同年龄有不同发型,发型暗示从少女到妇女的蜕变。发式与化妆是古代女子区别于男子的重要修饰手段,我们在历史课本上见过唐代汉族妇女在服饰发式,高雅的法式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女性对发型的偏爱和重视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发型随着年龄和身份的变化而变化,年幼时以梳丫髻为多,成年后则改梳丫鬟,出嫁时将发鬟改为发髻,再配以金、银、花钿、珠宝裴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 , 雍容富态的装饰风格。唐妇女发髻名目繁多,有云髻、丫髻、螺髻、双垂髻、乌蛮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种。唐代文学家段成式也在他的《髻鬟品》一文中指出:唐高祖时有半翻髻、反绾乐游髻;唐玄宗时宫中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闹扫妆髻。《妆台记》中有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开元中,梳双鬟、望仙髻及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贞元中,梳归顺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闹扫妆髻。
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 15 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 15 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一直到成亲之日,方能由她的丈夫把这根缨线解下,因为她已经成为妇人。
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发型已经没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一般成年之后,才会出现长发飘飘的披肩发,或者长发散落。就如同我见到的一些女生,如果用头绳扎起来就是马尾辫,是青春靓丽的美少女的装扮。而如果批罗散发,就是一个成年的少妇的装束。
如果我们是披肩发,走到社会上,很容易被人认为是一个结过婚的少妇,这哪是青少年的装扮?分明就是一个结过婚的妇女!你愿意成熟到被人认为是结过婚的妇人?
头发打理浪费时间
头发如果过长,需要经常性地梳理,我们如果不梳理,早晨起床后头发总是乱乱的,头一天晚上还整齐美观的发型又没了。有一些学生把头发拉直,我知道每天都要进行梳理,否则会蓬松。洗头时也不方便,需用吹风机把头发吹干,吹干要用很长时间。需要使用护发素、发胶等也是相当麻烦。
作为学生早上起床的时间,全都用在梳妆打扮上了,哪有时间准备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