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在即,回首五年的医学生涯,本来满脑子对学校的吐槽,好像渐渐没那么强烈了。作为男孩子,离别时对一帮好基友痛哭流涕我想也许我做不到,但不舍也是确实存在着的。好在我们几个也都算对得起自己,一个去了哈尔滨,一个去了广州,一个在南京,还有一个跟我一块去了武汉,17年一整年的付出没有白费,尽管和最初的梦想略有一些差别。
哈尔滨是个宅男,喜欢尝试不同的游戏,喜欢萝莉,每次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以至于寝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在临走时关怀一句“孩子,注意身体啊”。长此以往,这句话成为我们寝室的一句流行语。嗯……哈尔滨还喜欢PS,不过不是他自己给自己P,而是帮别人P,按他的话说“是时候展示真正的东方邪术了!”我跟哈尔滨去年一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内分泌科值班,那一天我们俩四只手测一次血糖需要四十分钟,普通病人一天测五次,碰到Qh的简直要命了,以至于晚上坐下来吃外卖的时候“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还说着以后做医生了,也要这么坑下一代实习生,哈哈!
广州是个大高个,183cm,长得还行,胡茬子有点扎手,这就是我能形容的第一印象了。广州这么多年以来,我最欣赏的一点就是他的学识,13年高考安徽卷语文120+,对我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当时还说他是不是考试那天出门踩着啥了,当然只是句玩笑话啦。人家是真的有文学储备的,世界历史好像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能给你延伸一部分内容。不过,上帝是公平的,总会非常识趣地帮你把窗户关好。至今,我们都在拿比热容来“嘲笑”这位才子。我们寝室集体出去旅游的次数不算多,想想第一次旅游去南京,大清早爬起来去走南京长江大桥,数桥上的石墩有多少个,我就忍不住骂一句“傻”。广州身上还有一个我很欣赏的是,每次出去玩,他都会买一份当地的地图,一大张地图展开来抓在手上,在上面指点着目的地和行走路线,然后抬起头来,目光搜寻着附近的公交站台,阳光打在那张胡茬子脸上,形象还是加分的,emmmm,那个,我不是gay。
南京本身是连云港的,个子不高,轻微的八字胡,加上一双小眼睛,说不出的猥琐。或许是因为和他关系最铁,才会这么损他吧。其实和南京认识的要比其他几个都晚,毕竟不是一个寝室的,要说怎么认识的我都不太记得了,好像突然间闯入了我的生活(羞耻play)。喜欢他是因为他虽然个子不高,但情商足够,经常会在不同的场合看他坐在或地上或楼梯上或石凳上安慰着不同的女同学(纯洁的友谊关系)。我觉得是我非常值得学习的一个人,当然啦,可不是因为这个才和他做朋友的。之所以惺惺相惜,是因为实在是猥琐男相见恨晚,我俩经常说乔杉是“我辈之楷模呀”。另外他英雄联盟打得不错,但是面对我这个在青铜界扛霸多年的王者级选手也是连连叹息“带不动带不动”网吧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对话,“你倒是Q他呀”“……”“对对对,放个眼,W过去”“不错不错,赶紧踢他丫的,一jio踢爆他的蛋蛋”“……”“唉唉唉,你踢哪去了,你把他踢跑了打个毛呀”“……”“儿子,我们断绝父子关系吧”“……”南京本身也是个情种,暗恋一个女同学多年,可惜人家不领情,还有了男朋友,为他默哀。
说到和我一起去武大的武汉君,就需要组织下语言了。还记得,大学刚来时,武汉是个特别单纯的孩子。一起逃军训去网吧的时候,我们都在打游戏,他倒好,一个人在QQ空间给每一个人都点赞,足足点了两个小时……如今快毕业了,武汉也是换了个模样,有时候开着莫名车牌号的车,一路狂飙,我们连他的尾车灯都看不见。另外,武汉是唯一一个以“姐”称呼的兄弟,之所以这么称呼他,一方面是名字里一个“杰”字,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里貌似确有这点成分。武汉爱结交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恰恰和我相反,按他的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真要说实话的话,我觉得这五年来,我们几个算挺迁就他的了,毕竟时不时冒出的小女儿气息实在是招架不住(省略若干字)。
说到我自己。对着手机屏幕竟然发呆了,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我175的身高,“黑竖直”的秀发,一张大脸盘子在人群中格外占空间。这五年带给我的改变,也是蛮大的。记得第一次被这几个人带到KTV时,我还畏畏缩缩不敢唱,被无情地“嘲笑”。如今,虽然一开始也默默不吱声,可一旦开嗓,却是张惠妹的《火》都能唱得风生水起(骚滴很)。这一方面归功于几个好兄弟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辅导员给的机会。两次学院晚会主持人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更加自信,敢在陌生人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毫不怯场。我是一个偏理性的人,遇到关注的问题时,总爱一本正经地从男孩子的角度思考解决办法,于是时常被南京教训一通。不过,每当夜深人静,我也会想很多不着边际的事情,或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或自己胡编乱造的情节,有时也会“忧国忧民”,仿佛自己是个诗人(呕……)平时没什么太多的爱好,傍晚会去健身房活动活动筋骨,晚上喜欢看看电影。我尤其喜欢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啊,《无间道》被我翻来覆去看了十来遍,实在是喜欢得紧。由于偏理性的性格,充满文学气息的书籍简直就是我的噩梦了,我也切身感受到那些说一看书就犯困的同学的心理阴影面积了。虽然在新华书店办了卡,但也只会挑如《鱼羊野史》这样比较诙谐轻松的书。外国名著如果是纯英文版的倒还好,毕竟带着学英语的态度去读书,好像更容易看的进去一些。我也是一个会经常说服自己的人,这一点或许是遗传我的母亲,遇到无法解决或者心里略带不忿的事,会找一些理由来让自己放下,这一点让我活得还算轻松。平时在家里,最喜欢在厨房呆着,尝试菜谱上的每一样。烹饪的过程让我内心很平静,看着锅里不断翻腾的热气儿会发呆,这让我感觉很舒服很享受。当初和我妈下厨房,一方面是对烹饪感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时代变了,不掌握点看家本事可没竞争力啊,不是说留住一个人的心就得就住她的胃嘛
感觉自己有点过分了,把自己这段写这么长,罢了罢了,就先写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