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并不是早年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人的最终性格,而是许多人执着于“自我”这个概念,紧紧地抓着自己早年的经历不愿意放手。
实际上,人的许多痛苦和创伤,本质上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只会根据自己有限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给现实世界预设太多理想化的“应该的框架”,而一旦发现这些框架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痛苦,另一种是试图逃避痛苦所带来的痛苦。
自制力不是标准,而是一种结果,它是一些人受“对世界的认知”“思考习惯”“思维逻辑”等内在因素的驱动,“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
他们想要的是一旦付出马上就能得到回报,他们对于未来是否能够因为坚持自律而得到回报没有明确的答案,他们担心自己即便自律却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没用多久就放弃了自律。
人的一切行为在其潜意识里都有一个真正的动机,你拥有了动机,自然会努力去行动。
对于外部环境,其实我们所见的不一定就客观真实,它其实是我们的大脑加工和处理后的结果。同样的,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也经过了个人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筛选。
那些会因为“心灵鸡汤”和别人的鼓励而变得更积极的人,也同样会很轻易地因为负能量和别人的否定而变得消极。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他权衡利弊之后的最佳选择。
有的抑郁症是生理性的。由于大脑激素分泌失衡,或是大脑的构造和生理状态决定了你在看问题时无法自控地偏向于消极面,并且你对诸如快乐、幸福、满足之类的正向情绪的体验能力受到了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