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购买衣服和护肤品这方面,我严重返祖。
人年轻时,有种对物的极强饥饿感——总觉衣服少一件,面霜少一瓶,隔三差五就要买买买。
那时大把精力无处挥霍——搜罗哪一家店衣服不撞衫性价比高;睡前得想好第二天搭配什么,如果穿一样的衣服心情就一天都不美丽;对身材总不满意,花大半年时间从130斤饿到96斤。
现在,给我买衣服倒成了我妈操心的事,大姐隔三差五发照片给我:
“崽崽,你看这个衣服好看不?”
若我没看微信,她耐不住就一个电话过来:
“喂!我给你买衣服呢!快点看下子照片要得不,喜欢就买了!”
“妈,我有钱,自己买。”
“我看你每次回家都穿那几件衣服,连不收拾,嫁不出去哦死搞咯!”
还真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很少逛街,也不爱关注穿搭了。
护肤品用完了就买个以前一样的;衣服碰到不错的就一款买一打轮着穿;早上哪件衣服离得近就扯过来套上出门。
怎么糙成了这样?
(一)
一方面是时间不够,一方面是钱不够。
时间和钱都花到自己觉得更重要的地方去了。
我可没拐着弯标榜自己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爱美,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事,那是你对自己的爱惜和想要一个好生活的诚意。
它关系到意志力,欲望,积极性,克制力很多方面。
人的形象,很多时候影响TA被这个世界的接受,尤其是女人。
现在的自己,依旧会小心维持体形,
但是,它们已无法吸引自己过多精力了。
因为那并不是改变生活,获得根本满足的路子。
(二)
人在自己能量(物质力量和心理力量)很有限时,容易对物有一种过度依赖。
较极端例子就是,让自己拥有与身份明显不符的奢饰品。
或过度关注自身形象,比如鞋子是不是精致,头发是不是乱了,搭配是不是协调,妆容有没有花。
这种人走路说话都像被绑在一个套子里似的,每经过一处都留下了一句话:回头率就是老娘活着的KPI!
当然,这是比较夸张的说法了。
吸引别人关注,在意他者对自己的看法,这种心理确实是人类共有的特质。
你不能说它是坏的,虚荣心和欲念是人类积极性的来源之一。
我反对的,是把活着的本质寄托在对自己的修饰上。
它会把你朝越来越狭窄的路上拉,而不是让你往越来越广阔的外界开拓。
这正是消费社会和大众传媒的驯化过程。
你见过几个事业有成,掌控生产资料源头和创造力的人,是每天花大量时间精心打扮的?
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上更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才愈加警惕琐碎里的浪费和耗损。
这跟一个人的格局、世面、对生命的追求有关。
为什么男人常希望女人每天在家淘淘宝,买买衣服逛逛街做做指甲就好?
若你愿意把它看做宠溺,也可以。
若你把它放入权利体系中去看,这就是一种价值观的慢性驯化和陷害。
姑娘,这些blingbling的玩意就是你的世界了。
但对有些人来说,他们早看破了物的本质。
这个时代的物之丰厚,常让人无所适从。
这并非因物质本身的丰富性,而是物质代表的符号。
粮食的充裕,并不会让你大量采购;让你永觉不够的是包包和香水,因为它们背后是符号,而不是使用价值。
一旦人被这些挟制,就进了一个漩涡,很难爬到生活上游去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成功的人,都忙着在这个世界链条的顶端生产价值和神话(工业、销售、广告、公关、神话)。
为奴的人,才会被这些生产出来的观念蛊惑、掏腰包,自以为乐,永不满足塑造自己,痴呆地以为这就是改变命运的出路。
这就是物化——现代的神话。
制造神话的人,从不会被神话欺骗,掏腰包的都是那些苦海中的信徒。
(三)
醒醒吧。
人生本质,由一次次决定构成。小的决定,汇聚形成大的决定,构成更大影响力,凝结成重要决策,最终促成命运的改变。
但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聪明的人,永远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忙于做更重要的决定,而不会将时间浪费在琐碎的耗损中。
自我塑造这种,跟吃饭喝酒还不一样,后者耗损的是物质时间,10分钟、20分钟。
前者耗损的却是精力时间,它会把你整个人拉到一个错误方向上去——依靠改变自己形象,而非通过对外创造价值,开拓新局面来获得人生意义和出路。
前者其实是一条无尽的欲望之路,哪怕你真依靠美貌获得了预期生活,它依旧是被动的,苦在后头。
你最终还是得去外部世界找寻自我价值,获得在现实社会中的自尊和话语权。
爱美,是没有错的。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外在对你的欣赏,一部分来源于外貌,更多来源于气质。后者由你的意志决定,意志又源于你的能力,即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力上。
这也是为什么对一个足够独立和丰富的人来说,极简主义就是最好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