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算资深,但也有10来年经验,经手了上百个孩子的海龟钢琴老师,最近因疫情,一直居家线上授课,省去些许化妆出行的时间,得来闲情码字,希望能为正在为孩子学钢琴找老师的宝贝家长们,提供一些内部参考,如果你不懂钢琴、不懂音乐,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好老师呢?(备注:这里仅指基础阶段)
首先,在让孩子学琴之前,请问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想让孩子学钢琴?(孩子为什么“要”学钢琴)
二、学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吗?还是别的目的)
三、能不能牺牲自己的部分时间,陪伴孩子学琴?
还没有想清楚以上三个问题的家长,请你三思而后行,因为学习钢琴,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大家都知道它耗时耗钱且熬人,如果你真的没有想好上面的问题,请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与其抱着试试的心态半途而废,不如想清楚了坚持到最后!
想好了上面三个问题,你已经决定让孩子开始学琴了,咱们继续问问题。
一、孩子几岁开始学琴好?
二、应该上怎样的课程?(现在市面上有传统的一对一课程,也有大、小班集体课,还有线上钢琴课等形式)
三、该以怎样的方式上课?(老师上门、去老师家、去报中间机构等)
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看似都是需要专业解答的,但实际上一切取决于你孩子的能力、性格、兴趣、时间和精力,外加你自己的态度、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遇到很多来上体验课的家长,课后会问,“老师,孩子大概几岁学琴好呢?”‘老师,你觉得我家孩子有天赋吗?“”老师,学了琴之后一周要练多久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好像老师有一套标准答案,但实际呢?老师根本没有任何标准答案,同时音乐教育领域也没有做出太多这方面的研究报告,明确告诉你,到底一个孩子应该几岁开始学琴才是最科学的;一周到底练多久,才可以确保达到某种水平。莫扎特3岁弹琴,5岁巡回演出,7岁作曲了;德彪西7、8岁才开始学琴,也成为了法兰西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你说这怎么定呢?连那么卓越的音乐家都各不相同,想在艺术的领域找一套标准,本来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希望家长们不要还没有开始学琴,就来问老师同类的问题,因为老师也只能回答说:大多数孩子都是4-5岁开始学的;走专业路线的,一天要练琴5-8个小时,随便学学的练多久都行……这样的答案是你作为家长满意的嘛?肯定不是吧,等真正开始了,你肯定会有各种理由不按照所谓的标准去做,原因就是文章一开始提出的,每个孩子的目标、能力、性格、时间与精力都不同,同时作为陪练家长,你的态度、时间与精力也跟别的家长不同,那哪里来的一套标准,解答你的问题呢?
所以,要开始学琴,同时正在考虑找什么样的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首先要根据自家情况分析清楚文章一开始提出的六个问题。(这里排除极端答案的解释哦,如果你的想法是,不管我孩子有没有天赋,今生ta就是要成为钢琴家,那么可以不用参考我以下的分析了,因为有目标就要努力付出去实现它哦!)
下面笔者在这里抛砖引玉做一点分析:
孩子的能力:这里我只简单覆盖学琴需要的能力。第一,阅读。正统的音乐教学,尤其是乐器教学,一定是伴随着读谱开始的,当然也有那种不从识谱开始的教学,比如爵士乐的一些演奏家,因为爵士乐中会有很多定式,而且在演出的大多数时候,是即兴的,所以,一些爵士乐手可能不知道乐谱上的音符是什么,甚至他们都没有乐谱,他们只要非常熟悉琴键的组合即可,然后通过耳朵听听乐队成员抛出的乐句,他用自己的乐器回答。第二是国外一些初高中组成的乐队,他们一般也是靠手手相传,或者口耳相传教学,比如老师先拉一段小提琴,然后把怎么拉弓,按哪几根弦等等教给学生,学生靠模仿和反复练习学会自己的演奏部分,再反复跟乐队合奏,基本上可以完成跟乐队一起的演奏。第三就是日本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先生提出的“铃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开始不会让孩子看任何的乐谱,只让孩子反复大量的听同一版本的音乐演奏,比如只听铃木老师拉的《小星星》,听过无数遍后,铃木会给孩子一把小提琴,手把手教他如何拉奏《小星星》,小朋友心中早就有音乐,于是只要学会操作,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拉得很好听了。
回看上面三种教学方法,其实没有一种是适合音乐零基础小朋友的,所以对于略懂音乐的家长来说,笔者认为,还是不要看不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孩子已经有了阅读的能力,那就从读谱开始学起。不懂音乐的家长,也不要被一些所谓新式的“快乐”教育的方法所吸引,好像不认谱也可以弹几首歌出来,就显示了孩子多么有天赋(神童除外),如果不认谱,孩子学琴的长远之路其实会受到局限(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在这里不做深入讨论)。
第二,“倾听”的能力,这里可以等同于注意力。一些规矩感很强,对于指令完成非常到位的孩子,都有很好的倾听能力。他们听过老师的话,或者一些指令后,就能反映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同类孩子显然在接收知识的过程中,更加高效一些。这里并没有完全排除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自闭倾向,或者极其多动的,思维极其跳跃的,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的,并不是说这些孩子不能学钢琴,因笔者也曾教过一些类似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对于老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对于家长的耐性要求更高。(对于这些孩子学习音乐或者乐器,必将牵扯到另一个领域,音乐治疗,在这里也不做深入讨论了)
以上就是学钢琴前,孩子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能力。即便还不能书写,也可以学钢琴。当然,阅读与倾听的能力大小和学得好不好在同等条件下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的孩子以上两种能力都非常好,那么只要考虑方法和技术以及语言表达很清晰的老师即可。当然,如果孩子这两方面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则需要首选耐心足一点的老师,而这里耐心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老师可能技术和方法非常不错,但是他没有任何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这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非常糟糕的。
孩子的性格:这里简单的归结为自信外向,或害羞内向的。其实孩子的性格,在找老师的过程中,是非常小的一个影响因素,因为真正经验丰富且职业素养高超的老师,是可以根据不同性格的孩子因材施教的。可是,每个老师自身其实会有一些固有的教学风格,再加上目前国内的启蒙钢琴教育师资实在参差不齐,笔者在这里也算是借着孩子的性格这一点来提醒家长,在找老师的过程中,还是可以稍微关注这一项影响因素。对于自信外向的孩子,老师需要有巧妙的方法让孩子听指令并且服从,当然过程是引导式的,不能是强迫型;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老师需要更多鼓励和耐心,让孩子获得安全感,从而在课堂上把注意力关注到学琴,而不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心生敏感,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孩子的兴趣:我遇到一些来上体验课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对音乐很有兴趣,因为他/她每次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节奏摇摆”,有的会说“我孩子看到别人弹琴,就想要去弹两下,对钢琴很感兴趣”,还有的会说“我不知道孩子对音乐有没有兴趣,所以来上体验课试试看”。首先,想跟家长明确的是,听到音乐跟着摇摆,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应激反应”,这不能算是感兴趣;看到别人弹琴,想要去弹两下,这是好奇心,也不能算是感兴趣;上了体验课就想学,可以说是感兴趣的,但也可能有很多原因(喜欢上课的老师,喜欢当时的气氛等)。在这里想说,笔者认为“兴趣”这件事,有一些确实是天生的,那可能是遗传基因的结果;但有很多兴趣,其实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笔者曾看到过有项调查说,很多成人对某些食物很感兴趣,其实只因为他们小时候经常吃这些食物,所以长大后好像对某些食物很钟情,似乎成为了自己的标签,可最终发现也就是单纯吃习惯了而已。兴趣的养成,除了一些“习惯”的影响之外,可见的成果以及可以从外界获得肯定这两方面也让孩子能够获得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越发想去做,因而好像更感兴趣了。比如说有的人小时候就开始在家人的影响下(妈妈是数学老师)做数学题,读书之后在数学方面就显得高人一等,随之而来的是同学的羡慕,老师的夸赞,父母的奖励,你说他是不是会给自己洗脑说,我对数学感兴趣?同样的,那种比较喜欢阅读,或者比较画画的孩子,早期父母肯定有意在这些方面做了引导,再加上这些孩子在这些方面获得了一些成果和成就感,那所谓的兴趣就形成了。在前期,引导孩子的兴趣,像呵护一朵脆弱的花一样,呵护孩子的兴趣,其实是家长在整个学琴过程中,最应该关注的。因为只有孩子是在“兴趣”的名号下,才会“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可以让孩子“快乐”,这才是最成功的父母和最成功的老师啊!
接下来就到重点了,家长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引导孩子对钢琴产生兴趣,对音乐产生兴趣的老师!这话看起来很笼统,也好像没有什么抓手。其实,只要看老师给孩子的任务是不是他可以完成的,并且能够给他及时鼓励,让他获得成就感就可以了。当家长去上千万多种体验课的时候,如果它没有开启孩子“兴趣”的大门,绝对是失败且不适合的。如果一个老师,没有在日后教授的过程中,努力让孩子感兴趣,那么也说明他可能不是一个好老师(这个阶段在学琴初期,大概0-4年,因为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可能不会单纯从兴趣出发去做事情了)。当然,兴趣的保持,并不是靠老师一个人的努力就够了,这跟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家长的态度、时间和精力,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下面来说说时间和精力,其实这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要学琴,那么每天,必须给孩子留出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练习,这是必须的(这里排除那些目标仅仅是认识钢琴,会弹两首曲子即可的孩子),但凡在前8年学习钢琴的时间中,想要达到一定目标的孩子,比如某某考级的最高级啊,某某比赛的大奖啊,或者是能弹奏某某音乐家的著名作品,那每天固定时间的练习是不能少的,至于到底需要练习多久,那要根据孩子的能力、状态以及长期短期目标来做调整。另外,一定要给孩子留出“精力”来练琴。试想一下,他都做了三个小时作业了,这个时候已经很累了,然后你说,去练一小时琴吧,他是会很开心,还是觉得弹琴就是他的负担呢?本来如果没有钢琴这个东西,他写完作业之后很累的这一小时可以去做很多轻松不用动脑的事情,比如打球、看电视、读书、画画、吃东西、或者睡觉、洗澡等等,但此时他却要付出比写作业还强的脑力、体力、心力来练琴,对他来说,学习钢琴的兴趣还能轻易保持吗?我想除非是非常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的孩子,普通孩子是不可能不丧失一些兴趣的吧。家长的误区在于把其他所有的兴趣爱好跟钢琴做比较,就问哪一项兴趣爱好需要调动身体这么多的能量。读书的时候,手不需要协调吧?运动的时候,可以不太动脑吧?画画的时候,没有“把书本上的画”原封不动画“对”的要求吧?可是,这些都是钢琴演奏的要求啊。所以弹琴是一项需要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活动,真的不是普通的兴趣爱好,希望家长们不要随便比较。笔者建议,练琴一定是孩子感觉到身心舒适,并且心态平和不感到劳累的时候去做的事情,疲劳练习,对于练琴效率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
好,终于聊完了孩子方面的问题,接下来聊一下家长。
家长的态度:家长的态度对于孩子能否学好钢琴有一定影响,这里说的尤其是陪练家长的态度。我有一些学员家长,非常认真负责,每节课都认真陪同孩子一起听课,一起学习,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回家后,非常愿意陪同孩子一起练琴,这个时候,如果孩子稍微弹错一点,家长马上在旁边及时纠正,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习惯性被打断,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还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性,并且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其实这种做法,我是非常不认同的。我认为,这些家长认真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陪练需要讲方法。同样,有的家长,没有那么完美主义,或者极度认真,孩子练不练琴,上不上课都无所谓,或者很随意,那样也是学不好琴的。如果孩子都感觉到家长对于她/他在钢琴上的成绩其实是无所谓的,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考试第几名?那么孩子也可能受到家长态度的影响,觉得弹得好坏无所谓。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学琴的态度,其实很大程度影响着孩子的练习,甚至能否走得长远,有成果。因而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在这里,提示大家,找老师的时候,一定要找那些会真诚提醒家长,怎样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老师,并且能够给到家长切实建议的老师,而不是那种只管上课,家长训孩子,宠孩子,老师也不说话,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老师,可能有时候前者点出了一些家长的痛处,会让家长没有面子,但是请相信,前者绝对是站在孩子角度,让孩子得到更好教育和发展的好老师!而后者可能只是想教好一节课,拿好一点钱,随便糊弄一下的老师啊。
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这一点对于孩子学琴也非常重要。因为0-3年,甚至0-5年的学琴之路中,家长是一定会以某种程度参与到孩子学琴过程中的。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陪同孩子上每一节钢琴课,陪同每一次练琴,为ta整理笔记,提醒ta练习要点,帮助ta回忆老师讲过的重点内容,那么你要找的老师,就是那些能够明确给孩子任务,并且也能够给你明确陪练方法的老师,其实相当于,你也在一起学琴。如果你有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陪同孩子,比如只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就是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听不听无所谓,就是让孩子心理产生一定积极的压力,让ta学得更认真;在孩子自己练琴的时候,你可能去洗衣服,或者看资料,但是告诉孩子你在听,让ta自己练,给ta一定的目标感,然后等你有空去检查一下练习情况,并时常跟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交流孩子的练习情况,这种状态,要找的老师,是能够帮助孩子把困难分解好,并且随时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练琴问题的老师,甚至可以一周有一两次面对面的陪练或者线上陪练,只有这样孩子学琴的效率才能跟上,否则其实你付了同样的学费,效率还是没有人家练得好的人高。最后就是你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同孩子,上课的时候,只能保姆或者司机送孩子,ta练不练琴你不知道,ta弹得怎么样,可能你也没有时间去主动跟老师询问。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希望孩子学好,找一个人品极佳的老师,要比找一个水平高超的老师更重要,同时,能有老师陪练的机会,就要珍惜,因为你完全是把孩子交给了老师,那么老师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如果这个老师没有了你的监督,他是否可以认真给孩子上好课,而不是浑水摸鱼呢?他是否可以在各个方面都为孩子做出榜样的样子?这些都太重要了。回想一下,那些让我们自己养成今天的某些习惯的,让我们成为我们的,除了爸妈亲人以外,难道不是曾经的那些老师、朋友、同学吗?
总结一下,在启蒙或基础阶段,首先要确定老师的专业度是足够的,其次要看老师的个性、教学风格等是否符合以上关于孩子和家长各方面的需求,最后再根据时间、精力等主客观条件去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