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朋友就像穿衣服,时间长了会穿旧,所以需要时时更新。
有人说,朋友正是那少数几件舍不得换掉,也舍不得扔掉的旧衣服。新衣服当然可以穿一穿,但能不能成为朋友,只有穿旧了才能真正做出判断。
通常我们所说的朋友,是那些彼此非常熟悉,且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遇到事情可以随时帮忙,可以彼此间托付一些事情,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01
马克·吐温说:“神圣的友谊如此甜蜜、忠贞、稳固而长久,以至能伴随人的整个一生——如果不要求借钱的话。”
克雷洛夫说:“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朋友们找来,你会得到各种好的忠告。可是,只要你一开口提到实际的援助,你最好的朋友也装聋作哑了。”
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啊,我的朋友,世上并不存在朋友。”
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只要涉及到利益,朋友间的友谊就会受到冲击,甚至会土崩瓦解,不堪一击。
这种说法其实有些片面。我们不能把人想得那么坏,事实上人们也没有那么坏。只是当遇到一些利益问题时,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待利益的态度不同罢了。
当我们的请求是对方力所能及或者顺水人情时,大多数人都一定会酌情给予相助,因为这并不损坏他们的利益。
当我们的请求需要让对方付出时间,付出金钱,付出努力时,也许有人会竭尽全力,但大部分人会迟疑,会老虑再三,甚至会拒绝,毕竟这些事会让他们陷入困境,或者受到损失。所以拒绝也是情有可原的。
02
有许多人都比较知趣,不到万不得已绝不愿意去求人,更不愿意向朋友张口。
而有些人只见过三两面,就会不断地向你提出要求,一次两次满足了,如果有一次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说你不够朋友。这样的人在生活中还不在少数。
记得在看电视剧《安家》时,里面有一个片断,房似锦在大雨之夜,救了一位带着一位小女孩的年轻女子,小女孩发着高烧,她把母女俩带到了店里,给小女孩吃了药,又送她们回家。
俩人也因此成为朋友。之后这位女子三番两次麻烦房似锦给她看孩子,送孩子上学放学。两人的关系似乎很近了,成了朋友。
在外人看来,这位女子就是利用房似锦的善良,但房似锦还是一如既往地和这位女子交往,最终因为为这位女子买卖房子,房似锦被跳单了。这让我们也看清了这个女人的本质。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人有很多。有人因为相信朋友被骗,有人因为相信朋友被背叛。他们的这些朋友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辜负别人的信任。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
03
有人认为,朋友必须是心灵相通的。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境界。
作为朋友,两个人的心灵必须完全相融,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两个躯体共有一颗灵魂,因而彼此对于对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其间的友谊是不容第三者分享的。
这种朋友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像高山流水觅知音中的伯牙和钟子期,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友谊。
然而像这种伟大的友谊,在世间并不多见,大多数的友谊只是介于泛泛之交的熟人和心心相印的恋人之间。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会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彼此间会充分信任,这便是我们心目中的朋友。
鲍斯威尔笔下的约翰生说:“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很快发现只剩下了孤身一人。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
交朋友贵在自然,不必刻意追求。许多人只要有缘见上一面,就会彼此被对方吸引,感觉有说不完的话,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的人也许就是你今天最重要的朋友。
在寂寞的日子里,心怀感激地想起几位彼此互相惦记的老朋友和新朋友,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互相问候一声,这样的时光是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