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都会触动思绪要去想些什么,关于高考的记忆在脑海中酝酿、沉淀、反复交织着,逼迫着自己要去记录一些东西,这就是今天写下这篇随笔的初衷。经历高考的人年年有,但有些故事,只有一份,也许我想要分享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我对高考的回忆基本停留在2009年6月8日那晚,这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但又是那么的独一无二。这一晚过后,我们的人生开始走向不同的轨迹,有的选择了上大学,有的人选择了复读,而另外一些选择了“改造地球”。
我们的人生路当走向何处,这似乎是一个谜,充满抉择,高考结束,似乎在告别一些东西,告别逝去的青春,告别纯真无邪的高中生涯,告别那个暗恋的姑娘,告别没心没肺挥霍的青春。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多需要告别的,因为从骨子里,我觉得自己太普通了,甚至不需要去告别,不需要毕业聚餐的唏嘘与留恋。
现在回想,颇感遗憾,那些值得告别的都留在了记忆里,也许人生的许多事都是因为遗憾才显得格外珍贵。那一群人,在那个晚上,在和顺古镇游荡的经历似乎每年六月都会在脑海里重新上演一遍。高考结束,收拾行囊准备归家,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显然我不是那个大多数。我选择了留下来,和几个同学到学校附近小聚一场,弥补一下单调的高中生活,从不喝酒的我也一杯杯地喝,痛快的喝,因为我们都知道有的人离别后就不会有太多的相聚。
我们一群人走在青石板路上,回味着三年的高中生活,这条路,走了无数次,今天却异常的奇妙,树影摇曳,路两旁荷叶婆娑,荷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不知名的虫子唧唧作响,元龙阁里的鱼儿睡着了,只看到水面上还冒着白气,人工湖里,偶尔能看到野鸭活动的声影。古镇里很多有趣的景点都被我们走了一遭,感受了和顺图书馆的静谧,体味了双虹桥的过往;那一棵斜卧在河上的古树,见证了古镇的岁月的变迁;那一座座洗衣亭,述说着多少相思情、离别意。
我们走过周末放松的家庭电影院,回味那个用碟盘看电影的时光;我们走过曲曲弯弯的和顺小街子,透过紧闭的门户,嗅到稀豆粉早点的醇香;我们走过一间间古朴的民宿,猜想着那些院子里的故事;穿过一条条蜿蜒的巷道,走过一个个街角路口,张家坡、田野小道、河道旁、张家大院都留下我们的足迹,没有睡过的玉石铺子床,没有体验过的夜里摸虾,没有体验过的夜宿河边,这一晚我们都体验了。最重要的是觅得人生好友,一把伞挡住的细雨蒙蒙,一把伞挡住的冷风苦雨,人工湖旁石凳上的友谊,许是高考回忆联结的纽带,那是舍友、同学到好友的升华,以后的人生节点上的很多事无数次的证实了这一点,那一晚十年我俩聊人生、聊未来,天南海北的聊,聊到最后靠着睡着。
一群人围坐在河边的洗衣石板上,用油菜杆燃起来的一堆火,成了大家的集合信号,散落小镇各处的同学汇集到于此,同学们笑着、哭着,泪眼模糊的谈论着三年的时光,分享着某位老师的糗事。那一晚同学们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有过迷茫、有过苦涩、有过收获、有过成长,更多的是对离别的不舍。
和顺的水、和顺的桥、和顺的图书馆、和顺的玉石铺子、和顺的元龙阁、艾思奇故居、中天寺、和顺的荷塘夜色都留在了我们静谧的梦中,也留住了我们的回忆,留在了属于高三的记忆里。
电影《北京爱情故事》拍摄的那个院子,那一条小路,那一方淡雅、祥和都伴随着青春的回忆印在青春绿色的记忆里,记忆中的和顺总是绿的,校门口的荷塘是绿的、垂柳是绿的,远山近水都围绕着绿的光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是幸福的,他们生来就被清澈的水浸润着,脾气不急不燥,处事谦和有礼,和顺还有一个名字就是“阳温暾”,这也许就是和顺人性格最好的写照。
每年假期,不管多忙我都会到和顺走一遭,多数时候是一个人,有时步行,有时骑电动车,传过每一条巷道,走过每一个街口,每一个景点,亲近那一方荷塘,似乎在寻找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的东西,现在终于明白自己在寻找什么?那是一段关于高三的回忆,那是一段每年定时会开启的记忆,生怕时间久了,遗漏了什么,拼命不让自己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