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武王。

武王(???——前1043年)

本名:姬发。

所处:商末周初。

父亲:姬昌。

母亲:太姒。

哥哥:伯邑考。

弟弟: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等。

妻子:邑姜(姜姓,齐太公吕尚之女)

儿子:成王姬诵、邘叔、唐叔虞、应侯、韩侯。

长女:大姬 (周武王之女、陈胡公之妻)。

生平——

先周崛起

    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

    周文王姬昌时期,国力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姬昌崩逝后,其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

    姬发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

    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

    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等待时机。

    为便于进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立新都镐京(今西安)。

孟津观兵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今陕西省长安区内)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

    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

    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有800诸侯闻讯赶来参加。

    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

    武王和姜尚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

    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

    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武王伐纣

    孟津观兵后,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

    他们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

    王子比干被剖胸挖心;箕子装疯,被罚为奴;微子感觉无望,已经出走,隐居起来;百姓们不敢口出怨言了。

    武王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立即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

    大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也率兵前来助战,武王便在盟津举行了誓师大会。

    会上武王列举了纣王荒淫无道、作恶多端的暴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要一鼓作气奋勇向前,功成在此一举,不灭纣王,绝不退兵。

    武王即位后第四年春天,便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姬发左手执掌象征军队指挥权的黄钺(yue|4),右手握着用以发号施令的牦尾杖。

    在吕尚和叔旦的左右护卫下,登上土坛,向全体将士发表了被后人称为《牧誓》的著名誓词:

    诸位友邦君长和将士们,殷纣荒废国政,不敬神道,离弃同胞,肆暴百姓,天怒人怨。

    现在,上天命令我向殷国行使惩罚。

    众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拿起你们的盾,要像虎那样威武、如熊一般雄壮地去战斗。

    努力啊,将士们!

    誓师典礼结束后,盟誓后,武王便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商都朝歌。

    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离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双方军队就在牧野附近,摆开了阵势进行决战。

    纣王认为自己有军马70万,可周军只有5万,这简直是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可他哪知武王的军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之师,作战勇敢顽强。

    而他那70万大军中,一多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捉来的俘虏。

    他们平日受尽了纣王的压迫和虐待,对纣王恨之入骨,又有谁肯为他卖命。

    所以两军刚一交锋,奴隶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投降,配合周军攻打商军。

    纣王所谓的70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姜尚便指挥周军,乘胜追去,一直追到朝歌。

    牧野战败之后,纣王逃回朝歌,感到已没有回天之力,就命人将宫里珍宝都搬到鹿台,然后放起火来,自焚而亡。

    朝歌的百姓闻听纣王已死,便列队欢迎周军入城。

    武王入城来到鹿台,看到纣王的尸体便连射三箭,并砍下纣王与妲己的脑袋,悬挂在宫廷外的白旗下示众。

    纣王的两个宠臣恶来、费仲也被斩首。

    群凶斩除,人心大快。

    从此延续了600多年的殷商王朝,随着纣王的自焚,而彻底灭亡,史称武王克殷。

    关于武王伐商的史实,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的利簋(gui|3)可以证明。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为周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利簋腹内底部铸有铭文4行32字,大意为:

    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

    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 地的军队驻地赏「有司」利以铜,利觉得很荣耀,就用铜来铸造宝器以纪念这件事。

    利簋记载的史实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的记载。

    《诗经》中对牧野之役歌咏道: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牧野之役,以武王为统帅,太公望为总指挥,可能是持着绘有鹰徽的军旗,随风飘扬,士气高昂,故曰“牧野鹰扬”。

灭商建周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周武王追封父亲姬昌为文王,并分封诸侯。

    由于过度的辛劳,姬发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倒了。

    当时,天下尚未安宁,周室大臣们都担心,姬发的逝世将会带来动乱。

    姬发的病情一度稍有好转之后,很快又恶化了。

    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尚未安宁的天下。

    他担心儿子姬诵年纪尚幼,缺乏政治经验,不足以担起管理天下的重任,便把辅政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了叔旦。

    姬发在位十九年崩,谥号“武王”。

功绩——

封邦建国

    牧野之战后,武王进入商都,分商的畿(ji|1)内为邶(bei|4)、鄘(yong|2)、卫三国,以邶封纣子禄父(即武庚)。

    鄘、卫则由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分别管理,合称三监(一说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邶,以监视武庚)。

    随后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诸侯,据记载征服者有99国,臣服652国。

    武王四年(约前1066年),武王灭商后,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政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

    为了项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武王决定按功行赏,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政治制度。

    先后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shi|4)等。

    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周武王这种封建其主要的目的有三:

    一、安抚殷民:封纣子武庚于殷,并在殷的周边,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来监视武庚。

    此举明告天下,灭纣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

    二、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移民实边:齐、鲁、燕三国,为周在东方新的领域。

    这些封国为移民实边攻策,而寓有区域的开发,足食足兵的用意。

    同时,在政策的运用上,也可以说在殷民族的后方,建立了牵制的力量。


宗法制度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有所萌芽。

    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时期。

    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管理体系。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区分嫡庶、亲疏关系。

    目的是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财产的继承权,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大宗在家族内部,因有财产的继承权,所以受到庶宗的敬奉,即所谓的“尊祖敬宗”。

井田制度

    配合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周武王在经济方面实施了井田制。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

    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

    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

    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

    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以此,周王有效的控制着广大的国土,并将人民约束在,封建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中。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与西方的庄园不同,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不同。

    西方的庄园制度,大块的耕地由农民合作公耕,农民附属于土地,所以是农奴,也就是奴隶制。

    土地拥有者即是贵族。

    中国的井田制,是把土地划分为井字形,农民并不附属于土地。

    土地所有权虽是贵族的,但农民并非农奴,所以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自然也不同。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奴隶社会,也没有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是拥有短暂的封建社会。

    从商鞅废除井田制度之后,中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实际上是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制。

礼乐天下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开创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伟大措施。

    其核心思想为“敬天保民”,从此陕西姬周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影响中国长达三千多年。

    周代礼制完整地讲,应称之为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

    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

    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后者是制度运行的形式和保障。

    周礼严格区分和限定了,社会中每一个个体所处的地位。

    从国家制度和宗法层面,对国民予以强制性约束,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差异化社会。

    为了在这样的社会里,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统治者采用音乐,用精神和文化的感召力,来作为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和矛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14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35评论 2 38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531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09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81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3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82评论 3 40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43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09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4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6评论 1 33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3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29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1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45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4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0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