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有出息成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谁家孩子学习好,将来有出息,谁家出了个干部,真有出息,谁家出了个企业家、艺术家,这孩子真有出息,所以,从小到大,我们被教育的观点一直要争做有出息的人。
孩童时代,父母总是说我没出息,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因为善良故意谦让,结果回家会被说成没有出息;一起参加运动会,因为跑得慢,被说成没有出息;因为老实,总是被老师多安排活,干不好也被说成没出息。后来,我也变成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了。因为字写得好,被老人家赞赏有出息,因为文章总是屡屡上板报,被老师说成是有出息,因为学习成绩好,渐渐成为了同期家长眼中有出息的孩子。就这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次人生的转折点都按照世俗的期待过着,直到有一天,大学毕业,才发现那些有出息真的没啥用啊,除了满足自己当年一时的愉快感,丝毫对自己的人生不起作用。
原来“有出息”一直是这么多年一句鼓励和肯定,丝毫不能代表有没有出息,这种说法大学毕业后基本就不流行了,因为太多人“没有出息”。
他们觉得有出息太难,竞争压力大,拼爹段位高,活难干,事难做,人难处,赢得别人太难,不赢得别人那不就是“没有出息”?所以,不断沉沦,得过且过,不期许,不追求,不行动,没结果。最终,觉得没出息也没什么,我就这样好了。
在过了一段“没有出息”的生活后,我难以忍受这样的自己,不是觉得比别人差,而是自己不能认可不上进的自己。“有出息”是别人的概念,可是这个名词的实质是成为一个杰出的人。这个杰出不是别人口中的,是自己的,你可以在别人眼中“没出息”,但不能觉得自己“没有出息”。“有出息”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结论。
下面再来讨论如何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鄙人陋见,仅供参考:
1、 制定一个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应该是“我希望成为XX”,近期目标应该是为了成为“XX”,我应先成为x,再成为xx,接下来成为Xx,最后成为XX,梦想不能一步实现,分解成可预见的未来比较可靠。
2、 给亲近的人解释自己的梦想。之所以强调别人的看法不重要,是怕影响了内心,但真正在路上,要与他们沟通,亲近的人会给予你帮助,知道你在做什么,想什么,同时从他们那里可以获得你的想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你应该如何调整和修正。
3、 实践、总结、修正、运用。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实践来支撑,第一次做,很多事情可成可败,但时时用心体会,再加以修正,然后运用,自然就会有成长。
4、 延迟对自己的肯定,但要不间断对自己的鼓励。当下时代,浮躁之风大行,眼高手低的年轻人特别多,所以对于成就和时间的估量都过分乐观,同时一段时间没有达到预期,容易放弃,因此,在预估时间的时候尽量放长,放远,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要寻找希望,时刻给自己鼓励。
5、 坚持。很多事情在做了之前没有对错,只有在做了之后才有感受,因此,请坚持你想的,在困难和辛苦面前再坚强一把,也许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另一阶段的新风景。
最后,祝各位在成为“有出息的人”的道路上,一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