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曾经知己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读汪老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而《人间草木》则是将你的视觉,味觉和心灵完全打开的佳作。
很难有一本书,让人读的垂涎三尺,每翻一页便有饥肠辘辘的感觉,哪怕是附有菜肴美图的菜谱,也不曾让人如此痴迷。
合上书,戏谑到,读完此书哈喇子流尽了也不为过。
作者用质朴的文笔描述花草果蔬,祖国的山河大地及西南联大学可爱的人儿,也只有内心纯真的人才能苦中作乐。
行文淡如水,情却染人心。
没有极致的渲染,过分的强调,花的美,果的香,还有那可口的饭菜扑面而来,深入人心。
这让我想起刘绍棠的《榆钱饭》,明明是穷苦人救命的粮食,并不是可口的佳肴,读来却让人直流口水,因为作者的文字饱含深情,及对过往深深的回忆。
在我们小的时候,虽然生活尚未小康,但也不会食不果腹,也有很多让自己难以忘怀的食物。
有炒面粉,将面粉蒸了,晾干再放入锅里倒点炒黄即可。有时还倒点猪油,加些核桃芝麻,吃起来味道更可口。上中学寄宿在外,妈妈经常做炒面,每次返校时总能装一大袋,当是我们生长时的补品,可它却远远胜过奶粉,豆奶还有其他的味道。
煮苹果。舅舅家里苹果园和邻居的一个个挨着,每棵树头结满果子,有些果子已经发红了,只等金秋摘果子。可树下也躺了不少,有的如樱桃大小,有的如大点的杏儿。这些不是被雨打落的就是长相不佳被剪了下来。
傍晚,我们挎着篮子,拔草的时候顺便将它们捡回去,洗净,放茶壶里煮。不一会就闻到甜味,每人分得两三个,嘟嘴猛吹咬一口,好甜!幸运的人儿拿个糊了点的,那个果浆都被炼出来了,更甜。
老家的苹果,甜儿脆,红星,红元帅,黄元帅……各有各的味,物美价廉。而今,在深圳,小个长相不佳的也几乎七八元一个。偶尔也去煮两个,却早已没有原来的味道。
妈妈自制的辣椒酱。我一直没有弄清妈妈是怎么做这个辣椒酱的,是用的朝天椒还是太空椒,炒了的花生还是煮了的花生。只知道,她的辣椒酱是可以直接吃的,不像外面卖的需要拌饭或拌面,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表姐直接吃了半瓶辣椒酱,美滋滋的。
老爸的凉拌苜蓿菜。老爸在部队练得一手好厨艺,他炒的菜做的面总是那么好吃。记得小时候他做了个盘凉菜,与以往不一样,满盘皆绿,以往都是红白萝卜配香菜,或是胡萝卜丝伴葱丝。试着夹一筷子吃起,好吃。
当我们美洋洋的享受时,老爸不经意的说,有些地方苜蓿是给猪吃的。当然那是老了的,嫩芽还是一道美味。多少年过去了,要是我还能当一回猪就好了。
再回看学生时代,让人欲求而不能的便是酸菜盒子和荷叶饼了。
酸菜饼是姐姐同学的母亲在做。每天六点钟,这位老母亲就架起油锅,放个小桌子用来擀面,旁边是两个大盆子,里面装的馅,有土豆,酸菜,一般都叫这种饼为韭菜饼,可偏偏馅里没有韭菜。
土豆馅的是平边,酸菜馅的是花边,做以区分。我最爱吃的是酸菜馅的,这也是很多人的最爱,每次去买,还得排队,若是要酸菜的还需多等几分钟。酸菜是用做浆水的菜,我不怎么爱吃浆水面,却对酸菜盒子情有独钟。
荷叶饼是在读大学时经常的,其实也是菜夹馍的一种。菜夹馍有用馒头夹菜的,也有用白饼夹菜的,当然荷叶饼既不是馒头,也不是饼,它蒸出来的却是可以打开的饼状。
加的菜往往有海带丝,胡萝卜丝,土豆丝,当然还有鸡蛋,火腿,肉丁,不过这些需另加钱。
除了菜,我觉得其最重要的味道是酱,有辣椒酱,花生酱。没有菜只有酱,好像人掏空了灵魂,只有菜没有酱吃的没有感觉。我爱的还是花生酱的味道。在大学,荷叶饼一般都当做早餐,如果伙食费不够,也可买来当正餐充饥。
读着读着就想写,写着写着就想吃,一下子勾起太多吃的记忆。小镇上的臊子面,圈圈饼,千层饼,宿舍里偷偷做过的腊肉饭……
可有些吃的竟也吃不到了,想想不免十分失落。
岁月是有情的,你无意感慨过的,却深深的刻在你心头;它又是那般无情,带走了你想要拼命保留的,你又能怎样?
任它去留随意,吾只需从容面对,随遇而安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