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国庆节,9月30那天就去电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祖国,后面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网友的评价,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这个片名就取的很讨巧,和李谷一的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同名。这首歌真的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加上今年从年初就开始的各种快闪活动,就连上大黑街老大爷的萨克斯都不吹《回家》了,改吹《我和我的祖国》。前期宣发靠着七个故事剪出来的七个宣传片,吊起了观众的胃口。我也是在出票后立马就买了两张,下面我就分别谈谈各个Part。
《前夜》作为开篇,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你想想我们60周年看的《建国大业》,各路明星凑在一块去演一个空洞无聊的历史事件,所有人去平摊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时长,结果看完后只知道明星很多,最后啥都没记住。今年终于学会了用小人物作为切入点,将个人奋斗与历史进程相结合,刻画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挣扎,这比之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在开国大典这么重要历史事件当中,谁能想到本以为很简单的升旗环节,却凝结着前人这么多的心血。观众对于历史事件前后认知之前的落差,是构建这一部分的基础。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渤哥把自己的内心独白,都用嘴喊了出来,稍微有点尬,可能是导演对这届观众不够自信吧。
《相遇》这一Part是我心中全片最烂,演员演得很好,完全是导演背锅(这不是攀登者吗)。我知道导演要表达的是,歌颂前人在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国家的大爱,对个人小爱的妥协,题材很好,确实是那一代人所独有的奉献精神,很容易出彩的Part怎么就拍成这个样子。窗前的绿叶(谁还没看过欧亨利),公交车尬聊,人群中逆行,被辐射牺牲,张一白真的是怎么土怎么来,怎么俗怎么来,真的看得我脑壳疼。拍爱情片这么拍就算了,您老拍主旋律也这么拍,不知道该说啥。
还好《夺冠》救了我,心中本片最佳。这部分有两条线,看女排和送别小美,最关键是两条线还是相互冲突的。在冲突的戏剧条件下,人物的个人选择就是对他的最好刻画。片子的大环境是在弄堂里,因为我从小是在弄堂里长大的,所以真的很有感触。破旧的房屋,狭小的空间,弄堂里乘凉喝茶吹牛逼的爷叔,分分钟让人回忆起小时候。对于冬冬而言,他可能并不理解女排夺冠意味着什么,也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这么兴奋,自己喜欢的小姑娘要走了,还没给人家送礼物,还没好好告别,心里急是急的来。我特别能理解小男孩对小女孩的那种情愫,也特别理解因为爸爸不在不能跟同学告别的委屈,我当年离开上海的时候,也没有机会跟同学一一告别。所以我也特别理解冬冬最后的爆哭,“爸,咱家的天线太烂了”。爸爸说,“没事,爸爸来修”。谁能想到,我爸爸以前也是修理工。有一说一,最后吴京那段好尬,强行圆满,生活哪有这么多圆满。
当时《回归》的宣传片拍的让人眼前一亮,从一秒也不能少的角度入手,感人有不乏新意。但最后发现导演原来是把最好的都剪进宣传片了,正片其余部分很一般,可能是因为我没做过港漂,没这样的心路历程。《北京你好》发挥了宁浩一贯的黑色幽默,葛大爷还是你大爷,心中排第二。《护航》中规中矩,中国空军招飞宣传片,雷佳音还是可乐。
最后我最想谈的还是院长的《白昼流星》,大家对这一Part普遍反响不好,说不知道拍啥说好假,我要来洗了。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一部分的真正要表达的主题是扶贫。扶贫自然是要对贫穷进行描述刻画。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一部主旋律电影里,描述贫穷时却不体现贫穷所带来的的绝望感。看过《无人区》的可能知道,但是那一眼看不到头的沙漠就有够让人绝望,更别说那片土地上,可能法制不健全,民风可能过于剽悍,甚至像电影里说的会偷会抢。这不是地域歧视,现实就这样,越是贫穷的地方的人,他们越不相信勤劳能致富这个简单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扶贫除了捐钱捐物,最重要的是改变当地人的思想。所以我们要去建希望小学,给那里派大学生村官,为的就是从根上去扶贫。影片想在20分钟内,实现对男孩的思想转变,那只能是给他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村长说,“和你们一样,都是回乡的人”,那么同样是回乡的人,他们却是国家骄傲,民族英雄,为何我还在偷鸡摸狗,狗苟蝇营。这种巨大的落差必定对男孩造成冲击,从而发生转变。洗到最后了,让老村长在空旷的大地上吐血,院长您可真是个小机灵鬼。院长给我的感觉,就像高中班上那个最有文采的学生,结果每次考试写作文都跑题,那么得分低又能怪谁呢。
想说的就这么多,最后给祖国来个迟到的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