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随笔】
1、日常收藏的“干货”,只能是自我安慰
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快餐式的学习体验,在这个碎片化学习的时代里,我们在乎的是每次学习获得“干货”的多少。每篇文章,每本书,有多少干货,成为了我们判断优劣的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各类学习平台争先恐后地整理出各种书籍的精华、解读,试图让读者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大的精髓。
其实五分钟的商学院并不能让我们的经济得到改善,每天听一本书更不能搭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我们觉得,当我们获得了这些所谓的“干货”,就不会那么焦虑,听过这些解读后,就感觉已经掌握了一本书的精华所在。
你可知,在朋友圈里转发那些干货笔记,鸡汤软文的人,只是因为面对知识的焦虑,面对成长的压力,却不知该如何学习,如何正确获得知识而做出的自我安慰而已。
2、干货=答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每次获得所谓的“干货“后,就如在学生时代获得了习题的参考答案答案一样,很多情况下,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写下答案,而不去追究这个答案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去理解解题的逻辑,这样,在今后的考试中,遇到类似的题目依旧会丢分。
因为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读书也一样,我们读书,需要了解书的内容、脉络和一个结论的推导过程。我们拥有了“干货”,如果没有得到这些“干货”的推导过程,终究很难属于自己!
3、成年人学习,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学习的目的,已经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知识点来应付考试。我们学习的关键是能否将知识点和自身的经验相结合,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促成行为的改变,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价值!
无论我们是学习一本书还是一个知识,我们需要掌握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内化与应用知识、分析与整理信息、追问与反思经验。
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在这个极速变化的年代,把有价值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习的目的。
4、思考和实践,才是创造价值的途径
那么,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现在还是会选择直接寻找答案呢?还是思考问题的本质?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我有一个小时来解决问题,那我会话55分钟去思考问题本身,而用5分钟去思考解决方案!
很多成年学习者,他对知识的看法依旧停留在求学时期的方法: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但是很少能够灵活运用。
而善于学习的人,则会善于思考知识与自己的关联,结合自身经验追踪现象背后的本质,能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并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同样是被女朋友提分手,很多人会直接问对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得到的答案只能带来痛苦和困惑。
而善于学习人会问对方:“是什么让我们走到这一步?”虽然不一定能挽回感情,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汲取经验。
所以说,两者的区别就是能否将信息转化为成长经验的能力。
读书也是如此,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直接寻找答案,还是通过作者的思路寻求推导过程,同时把这种思维模型运用到自己身上。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智慧如你,一定有了你自己的答案!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