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图,顾名思义就是佛经的变现,将晦涩难懂的佛经内容由文字变成图画,就像看没有文字的小人书或是那种四格漫画。之所以如此大费周章,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法,让众多的信众通过富丽堂皇、美轮美奂的画面而感受佛国净土的宝相庄严。
比如敦煌莫高窟的观无量寿经变图,把里面的阿弥陀佛换成古代的某位皇帝一点也没有违和感,因为整个画面看着明显是那种皇家宫殿的样式,亭台楼阁,高大威严,阿弥陀佛端坐正中央,两边都是各位菩萨。
除了经变画,还有一类故事画。比如本生故事,如果望文生义则会弄错,以为是佛祖本身的、这一世的故事,那就搞错了。其实本生是佛前世所做的各种善行故事,是佛祖出生之前的 N多个轮回当中的一些故事,而且很多佛祖都是以王子的形象出现。最有名的就是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听着极其残忍,有些”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的味道。
除了这些本生故事,还有本行故事,主要是佛在现世的生平故事,也叫佛传。因缘故事则是指佛陀教化众生的故事。
像这种石窟里的壁画,单位不是我们常用的幅,而是铺。这算是专业术语、内行话,其实从唐代开始就这么叫了。用铺也是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卷轴画。
洞窟的壁画是连在一块的,某一铺则指其中的某一个单元的内容。这个铺听起来就显得很是那种场面宏大、铺张奢华的意味。
现在去看这些千年以上的壁画,很多颜色都变成了黑色。古代壁画的这些颜料都是纯天然的,有的含有汞,时间长了氧化就变成黑色的。
其实本来应该是色彩非常艳丽。一个证据就是从那些几层覆盖的壁画,无意间外面的较新的壁画被揭开,露出了里面年代更久远的一层壁画,色彩就非常绚烂,非常接近原来的颜色。
通常我们把身披甲胄的金刚称为天王,而没有甲胄的,赤裸上身的金刚成为力士。想一想,上半身没有穿衣服,露出了健美的肌肉,显得孔武有力,叫力士也合情合理。
而身披铠甲、全副武装,那是要整装待发,行军打仗,称之为天王显得更加高大上。
因而力士和天王都是一个东西,只是因为着装打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他们一般都位于佛陀最外侧的位置,算是佛陀的最外层的保安警卫。比如最有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两边是两个罗汉弟子,再往两边是两个菩萨,再往外面的是两个金刚,其中一个托着一个宝塔,这是北方天王,最外面的则是没穿上衣的两个力士。
参考书目:赵声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