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才是每一个想在科技圈发迹的人的终身必修课。
这是《反调》栏目的第3期,当今社会,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太多现象都是经过包装的假象。在这个栏目里,我们想和你一起撕开这些包装,发现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实,探讨现象背后的逻辑。
这一期,我们就聊聊那些正在被热炒的科技概念,以及它们所揭示的。
先说一件事:
贾跃亭要回国了。
在圣诞节当天,北京证监局发出严厉通告,要求贾跃亭12月31日前必须回国。
他的“生态”最终也没能疯狂“化反”。
“生态化反”是什么意思,在2017年的知乎上依旧有人在问这个问题:
至于“生态化反”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这个还得看贾跃亭本人的解释:
“乐视生态是基于Android的开放,结合乐视生态“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能力,打破硬件边界、UI边界、内容边界、应用边界,打破整个产业链中的创新边界,打破内部的组织边界,让生态产生强大的化学聚变反应,形成开放的闭环,给用户创造极致体验的同时,也向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开放史无前例的开放所有权。”
上面这段话,用周鸿祎的话讲,叫“不说人话”,单独看每个字大家都认识,但放在一块,就串不起来了。
这么看,贾跃亭是搞哲学的。
虽然贾跃亭最终没能化反,但依靠着他首创的“化反”概念,铺摊子、讲故事,依旧在2016年以420亿元的巨额财富登上了胡润富豪榜第31位。
这就是玩概念、讲故事的威力。
看来赚钱这件事,讲故事、资本运作比干实事效率高得多,不知这到底是谁的悲哀?
乐视开新品发布会一次次的让人“窒息”,贾跃亭的概念我们倒是记住了,但乐视的产品呢?
汉语言文学,才是混科技圈的必修课
——————
不仅仅是乐视,论炒作概念,在当下科技圈中,恐怕没有能够和手机行业相提并论的。
2017年,全面屏几乎成为了每一部手机的标配,你不说自己是全面屏,都不好意思去向消费者宣传。
但是,市面上有哪一款是真正的全面屏手机?
这算不算是虚假营销?
此外,相信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标题:
某手机新品碾压iPhone!......
友商新品曝光,雷军哭了.....
董明珠笑了......
全国3亿人都在用的某某......
谁谁谁新出了一款新手机吊打iPhone
......
到了最后,究竟是谁哭了、谁笑了?
——————
智能硬件在过去两年同样也是极其火爆的概念,甚至一度压过手机的热度。
火到什么程度呢?
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各个行业都掀起了一股智能浪潮,仿佛我们的社会正在迎接新一轮的工业革命,仿佛我们马上就要被机器人取代、被AI毁灭。
在16年下半年到17年上半年间,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那段时间,“智能”是每一类产品的标配。比如说,智能跑鞋、智能T恤、智能珠宝、智能外套、智能书包、智能筷子、智能健身帖、智能洗衣机、智能充电宝.......
任何产品都可以贴上智能的标签,大家都想赶上这一波智能热潮,趁此机会卖些产品,但所有这些所谓的“智能”产品,不过就是把已有的现成的技术硬拼装到一块,例如向鞋底里挖个坑,放入一块蓝牙芯片,再配上一款app,这就是一双非常“高大上”的智能跑鞋了。
但真正解决了什么实际的刚需吗?
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东西、概念,进入我们的视线。大多数概念都和我们实际的生活很远,也很少有人真正的体验过,但我们每天都被这些词汇包围着。
这些新概念迅速获得了热度,背后少不了资本的推动。说白了,有些看似很火的事物,只是少部分人的狂欢,一种虚假的繁荣。
这种所谓的科技革新,和小摊贩们吆喝卖东西的逻辑非常相似,重点是卖产品,而不在科技创新含量。
——————
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追求效率、追求速成、追求冰冷数据的社会,在这种氛围中,人也不可避免的变得浮躁。很多时候,所谓的产品创新不过是那些无关痛点的伪创新和花里胡哨的新名词。然后就开始大肆宣扬其代表了一场科技革命,一次大的颠覆,进而来吸引眼球,这种往往名不副实。
技术变革残酷又迷人,每一次变革,就有一波新人站上浪尖,10年前的主角就会成为历史。这种势力的更新换代、权力交接,是历史的必然。互联网对旧有商业秩序的颠覆,直接导致了这是一个你不仅仅需要实干,还更需要包装的时代。
是好是坏呢?
会博眼球,好像比干实事赚钱更轻松。
虽然科技圈不是搞汉语言文学的,但现在中国的一些大企业似乎在告诉我们:
想创新,先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