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我挑起的话题?谈到“酒”,大家似乎都有故事可说。不用刻意搞活动,如火星点干材,轰的一声就着火了,有意思。昨晚,情不自禁再搜罗一些零碎,拼凑出杂言三节,再拱拱火。喝酒境界
我没有东北说书的老梁那么会忽悠,什么酒顺着喉咙一条线下流,像烧着的火,呀呀呀呀。哪那么多的事儿,矫情。个人体会,喝酒本身不是最佳境界,因为,哥喝的不是酒,哥喝的是心情。
1)只要听说有酒而且是烈酒,心情立即大好,不是小好;
2)无事一身轻,回到家里只要看到酒瓶就立即琢磨下酒菜;
3)今天心情有点烦闷,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 “家里还有酒吗,够喝吗?”
4)餐桌上有一两个菜色,没有盛饭就先找酒瓶;
5)赴宴之前,脑子里想:“今天主人会用什么酒招待?”
6)见到好酒,爱不释手。立即想象酒的味道,香烈,甜厉;
7)同学聚会,红酒,烈酒都准备好了。征求我的意见:“喝红酒还是喝白酒?”我立即回答:“白酒!”声音洪亮而且亢奋。
8)第二天起来,疑惑地问太太,“咦,昨晚不是喝酒了吗,谁送我回家的?”
醉酒
1)煤矿食堂:当年我十八岁,从来没喝过酒。下班洗完澡去食堂吃饭,见满桌子师傅齐声招呼,快来喝一口。盛情难却,我端起搪瓷碗就喝,好甜啊,好有劲道,肚子饿,居然把酒全部喝完,才意识到坏事儿,师傅们还没喝上,都被我一个人喝光。师傅们齐声喊,没事儿!我放下碗,刚走三步,便觉头重脚轻,在墙的另一边赶紧蹲下,满脑子空白,然后一身大汗,脑子恢复正常,自此知道醉酒的厉害。
2)在南京上学,当地朋友请客。刚落座,一个小伙子欢迎我,要干杯。二两的杯子,55度简装洋河,咱煤矿出身不能怯场,轻松下肚。谁知对过眉头不眨,一饮而尽。我心中一惊,今天碰到对手了。他很主动,马上又给我倒满,自己拿起另外一个酒瓶也给自己倒满,立即邀请我干杯。喝酒猛的我见过,这么猛的吓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抓过他的杯子,他吓死了,拼命来夺,我笑了,品尝一点儿,居然是白水。我大笑,顺势吹牛,你胆子不小,敢给煤矿工人拼酒。
3)煤炭部下厂矿检查,到了浙江衢州煤矿设备生产厂,地主自然请客。他们请来陪酒,也是厂子有名的喝酒大王,与我差不多年龄,不到三十岁。他热情无比被众人捧起,非得要给从来不喝酒的王总敬酒,场面有点儿尴尬。我站起身,说,我替王总喝吧。于是四两的玻璃杯仰头一饮而尽,那个小伙子不敢怠慢,在大家催促下,慢吞吞地喝完。他刚放下杯子,我立即高喊:“再倒满!”哈哈哈,小伙子暴露原形,两只手摇得像老爷钟摆,他喝醉了!
蹭酒
1)1982年,跟着远道出差路过的同学从南京坐火车去上海。弟俩不外,一瓶烈酒,一只烧鸡。刚开喝,走过来两个挺精干的小伙子,与我们客气一番,要与我们交朋友。虽然感觉不适,这哪是哪儿,但是同学热情相邀,我不好意思拒绝,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与我们分享,吃吃喝喝。再后来,发现有类似的蹭酒,才敢说,当时的下意识想法是对的。
2)2016年夏天回国去成都玩,同学在群里建议我晚上去兰桂坊酒吧看看。
夜间,酒吧一条街灯火通明,酒吧间鳞次栉比,一个紧挨着一个,各个酒吧都有其特色。选了一间相对幽暗,无人抽烟,却有演唱的小酒吧,要了一瓶750毫升威士忌,喜欢素酒,不加冰块,与太太慢慢品尝。
酒喝小半瓶,兴致益高,突然过来一个年轻人,穿着打扮像个管理人员,吵吵嚷嚷,离老远说着一堆好话,来到桌前,先替我们倒满酒,接着往他自己的杯子也满上,没有整明白怎么一回事,三个人就各自喝完了杯中酒。他又给我们斟满杯子,又是一大堆好话,然后风一般地向后面的桌子嚷嚷去了,还剩小半瓶。
时隔多年,今天吃饭时突然想起这件事,觉得好笑。想起与同学出差上海火车上的事儿。
太太解释说,“兰桂坊的那个年轻人应该是酒水销售员。”出乎意料之外,我很好奇,这是什么逻辑?
她说,她的朋友夫妻就是靠推销洋酒发家的。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每天晚上长在酒吧里,陪人家喝酒。
我疑惑,“可是我没有邀请他与我一起喝啊?”
太太回说,可能是他刚刚开始做这项业务,心情迫切,想多推销几瓶。帮助客人喝掉一些,指望再卖一瓶。
我怅然,嗯,有点道理。
虽然我兴之所至,买了一大瓶,全喝掉就很不错了,绝对不会再添第二瓶。再想想,也对,平时几个酒友相聚,一人一小瓶倒是有可能。
终于释然了,人们混世,无论什么营生,都挺不容易的。蹭饭蹭酒也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