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坚持写文章494篇,为以后开一家有温度的育儿主题书店做准备,影响1万妈妈加入快乐育儿!
我是文慧,专注于早期教育5年,希望可以陪伴0-6岁孩子和妈妈一起快乐育儿,助力孩子拥有可以幸福一生的心童年,并在育儿的路上疗愈自己童年的心。
教育咨询师培训第八课冬梅老师已经讲过,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大李老师设计第二单元课程时,用三个课时来给我们讲儿童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让我们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
而且在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有很多的专家都提出了,在儿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孩子的社会性能力,是人类童年最重要的发展课题。
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人类的灵魂质量,教育的本质是协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帮助人类变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六岁之前发展儿童的社会性能力主要是,让孩子有勇敢的想要和群体在一起的信念和意识。
孩子在儿童时期是没有办法分辨是别人好还是自己不好?别人是接纳自己还是不接纳自己?我是行还是不行呢?别人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呢?在孩子在小的时候呢是没有办法进行这样一个评估判断的。
当一个孩子拼命的不顾一切的去跟想和别人建立关系,想要跟其他人建立一种连接,但是孩子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评估和判断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和别人建立很好的持久的友谊,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他会开始怀疑自己。
是不是我不够好呀?是不是我不够漂亮呀?别人都不会喜欢我,那么孩子就开始慢慢变的开始放弃社交。会一个人躲在一边,给自己创造一种理论,孩子为了保护自己会认为自己可以不需要朋友。
如果一个人在他的大脑皮层里面铭刻有这样的一种概念的话,这个人将来走向社会就相当的麻烦,所以说我们在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帮助孩子,在他的灵魂深处铭刻出一种理念:让孩子离开人群就不舒服,喜欢和人建立关系。
孩子是天生的社交家,孩子在2个月后就开始有社会性发展,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社会性能力不断的增加,通过对他人的探索,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能力。
1.探索他人的情感
人的精神内涵最重要的就是心灵内涵里面的情感,孩子一出生就带有情感,他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使用自己的情感。
人类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只是需要去进行展开,孩子在4岁以前其实情感也非常的充沛,甚至比成人还要充沛,但是,四岁之前孩子的情感都是一些自然的流露,他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开心就笑,伤心就哭,想要一些东西可能就会发脾气,这是孩子一些自然的流露。
情感对于他来说是就像一个生存的工具一样,就像一个武器一样,我只要不舒服,我就用情感或是一些情绪来和成人进行对抗,这个时候孩子使用情感,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使用情感,只是自然的一种习惯。
四岁左右时,因为孩子3岁多自我意识发展好了之后,孩子最初开始是探索物质,探索物质然后探索友谊,在他探索友谊的时候,孩子就发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别人起影响作用,于是孩子就该练习,探索,用自己的情感去控制别人或是试探别人的情感。
孩子开始练习如何利用自己的情感,去唤醒别人的情感,或者用自己的情感去和别人的情感去做沟通。
比如现在我家老大哥哥四岁多就会不断的试探我,他会问我很多问题,让我去关注他,和他的情感产生共鸣,也会在和弟弟发生矛盾时故意示弱让我抱他,变得特别粘人(以前不这样),如果满足了就马上回复正常状态,最近更是不断的探索我对他的情感,他想感受体验他的情感对我带来的影响,得到一种体验和满足。
这个时期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煽情期,其实孩子也不是故意的,它就是一种探索,那么这种探索,其实就像探索一个玩具功能是一样的,孩子其实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探索他人情感,而是无意识的,他体验我完得到满足,很快就会过去,他就会放弃再试探,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帮孩子渡过,不要很生气就指责孩子,更不要唤醒他的意识,让知道他可以用情感绑架他人。
2.探索他人的意图
感受到别人的意图,比如说我们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你好久不见这个朋友,还想再聊一会,可能我们也没有注意时间,结果,这个朋友一会看看手机一会看看手表,如果社会性能力发展的好的人已经明白这个朋友的意图是他有事,但是如果社会性发展不好的人,他就会意识不到这一点,还一直在和这个朋友聊天。
我们通过别人的动作、行为、眼神、情绪等可以大概了解到表面信息之外的别人更深的含义,这个就是别人的意图。
孩子也会进行一个这样的探索,孩子探索他人意图,会不断的试探你明白了吗?你到底想干什么?这样不对与人互动,才能培养出孩子发现他人意图的能力。
3.探索他人的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信念系统,就是自己特别相信的一种念头,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例如我特别接受不了孩子吃饭时看电视,可能是小时候我爸爸因为这个事特别严厉的批评过我。而我老公特别喜欢在看,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看手机,导致有一次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了争吵。
孩子就会记下这件事,当孩子开始探索成人的信念时,就会记起来,其实以前他们是不会在吃饭的时候要求看电视的,因为我没有给他们这个习惯,最近一段时间哥哥就开始探索我的信念,故意要在吃饭的时候,要看电视,看到我抓狂的样子。
当我几次严厉的拒绝他以后,他已经探索到了我的信念,有一次爸爸吃饭的时候要看电视,他就会很严厉的告诉他爸爸说吃饭的时候不能看电视。
其实进入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们需要尊重他人,不能批判他人,所以孩子在社会与他人相处时,也要知道别人的信念,其实就是别人的底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4.探索他人心理
孩子开始探索人的心理,比如说最近我不喜欢孩子在家乱扔玩具。原来告诉他们要物归原处,然后就会自己收拾,但是最近孩子在探索我的心理。他们会故意把玩具扔出来,看我着急的样子。
还有就是我特别怕一些小虫子,最近带他们出去玩,哥哥会专门找一些小虫子让我看,然后看我着急害怕的样子。弟弟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就会说要保护妈妈,随着不断的学习教育,你会慢慢发现孩子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而且能发现很多人类生存的根本和生活的真正本质。
所以就提醒我们的妈妈,你越是不喜欢孩子干什么越要保持冷静平和的态度处理,不要让孩子知道你的痛点,如果让正在探索我们心理的孩子知道,他会非常喜欢看你着急情绪变动的样子,他会抓住这一点来不断的探索你的心理。
5.探索人与人的关系模式
用不好的方式探索他人心智:撒谎和偷东西
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孩子渡过这段时间,不要让撒谎和偷东西变成习惯。
孩子会用撒谎和偷东西的方式来探索别人的心智,在4岁以前有段时间想象和现实分不清的时候,他也会经常的撒谎,这个时候我们的家长不用轻易的去管孩子,但是当孩子体验了两三个月之后,如果孩子还再撒谎,成人就需要去帮助他。
要不然的话这个孩子很容易形成一种癖好,就是撒谎癖,那么他就会经常的去习惯性的去撒谎,那么这个时候可能会对孩子就会有影响。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和别人互动,特别是和别人互动起来就感觉特别的兴奋,就是感觉自己内心有好多好多东西要跟别人分享,然后他们就觉得自己还很不一样,然后他们发现说的这件事我知道你不知道,他们就特别喜欢跟别人互动,而且他们还要夸张,这种行为就形成了一种撒谎。
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撒谎是不对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相信你说的话。这样孩子就会失去撒谎的那种成就感,从而就会变得慢慢不再撒谎了。
如果成人不管,孩子就很可能把精力运用到这个撒谎上面去不断的去练习这个撒谎的能力,如果形成习惯就很难去该正,对他以后人际关系都会有影响。
孩子还会利用偷东西来探索别人的心智的,偷偷拿了别人的东西,看你知不知道,看你的反应。
比如说他从你家里拿来的东西他都放在鞋里面,然后拿出去了,然后到外面再把他从身上拿出来,其实我们在楼上看的一清二楚的。其实这个时候其实这个孩子就想知道,看你知不知道他拿的这个东西,或看别人的反应,也是以探索新的这种行为。
所以说我们在儿童0~6岁时期,我们很少用撒谎和偷东西来定义这个孩子的,也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评判一个孩子的道德。因为他们只是在探索,我们成人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指责贴标签或是不管不顾。
6.孩子利用象征性游戏发展社会性能力
用象征性游戏发展社会性能力,有点像我们说的“过家家”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将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进行表征的游戏形式,前运算阶段(2-6、7岁)的幼儿进行此类游戏。此时幼儿已经发展出表象语言与功能,能够想象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假装活动。
因此这种游戏更适合幼儿的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渴望参与成人生活但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这一矛盾。
举例:泡泡最近热衷“做妈妈”,每天妈妈下班后都要求妈妈扮演她的宝宝。她会要求“宝宝”回家后去洗手,然后她假装用杯子倒水给“宝宝”喝,还会陪“宝宝”搭一会积木,给“宝宝”唱歌,如果“宝宝”看手机超过一定时间,还要限制不可以看手机和平板。会问“宝宝”是不是饿了,想吃什么,假装自己给“宝宝”做饭吃等。基本上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缩影。
理论分析:泡泡玩的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在儿童心理学中将其分类为象征性游戏,指的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所以又被称为假装游戏、想象游戏或者戏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根据游戏水平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装扮游戏比较多的发生在儿童1-3岁时,属于象征性游戏的早期,而从3岁左右开始,儿童会将他熟悉的人或场景带入装扮活动中,这就是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装扮游戏的发展,是象征性游戏的成熟形式。
因为人类是群居生物,在每一个人的生存条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被群体所接纳和对群体有益,而这一切的支撑全依赖于童年发展起来对他人的感受力和同理心。
有想一起讨论育儿的妈妈,可关注我
一起将梦想与家庭结合
一起快乐悦读,快乐育儿
我是文慧:好好说话、认真做事,成就孩子,成长自己,陪伴妈妈们一起和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