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第四讲《冯延巳》

#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42天】

        这讲介绍冯延巳的词,一方面有直接的感动,一方面不给人这种情事的拘束。叶嘉莹先生先以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来分析。

        第一句“谁道闲情抛掷久”,“闲情”指的就是空闲时无端涌上心头的一种情绪。叶老师引证曹丕诗“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善哉行》);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李商隐另一首诗“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暮秋独游曲江》),这些诗词中的那种忧伤、惆怅,是作者自己可能都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情绪。这是冯延巳的第一个特点。

        那么从语序轴上,他是这么说的?还是看他这一句“谁道闲情抛却久”,这句中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第二层,为抛掷这闲情,我曾经努力了很久;第三层,“谁道”――谁说我真的抛掷了,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这是冯延巳词的第二个特点:富有盘旋郁结情致。王国维批评说,冯正中的词表面看起来虽然也没有失去五代词的风格,但他的堂庑特别大,就是说它的规模,它的内容特别大,与南唐中后二主的词都超出《花间》词的范围之外。

        叶先生认为在我们已经讲过的三个词人里边,冯延巳的词是最具悲剧精神的。在《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这首词里面的“不辞镜里朱颜瘦”,“不辞”两字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执着在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镜里”两字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一种反醒,是带有反省色彩的。这是冯正中的词在感情意境上的一个特点。

        这一讲中,叶先生还引用了他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抛珠乐》(酒罢歌余兴未阑),《抛珠乐》(逐胜归来雨未晴)。他的词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呢?叶先生又建议我们读者要从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去研读。因为词一开始的时候,参与写词的一些文人诗客,就是不平凡的人物。他们的学问、修养,人生经历自然而然地同国家的种种关系结合起来,不知不觉中就把他心灵的一种幽隐的情思流露在作品里面。因为冯延巳的人生经历,因为冯词中表现的是一种悲剧精神,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操守,所以饶宗颐读出了他“开济老臣的怀抱”。

        最后来说说,冯延巳对于词的发展的贡献。冯延巳与南唐中主后主的词都不在《花间集》中。不只是因为风格不同,而且南唐词特别宣于一种感动兴发的意味,它由自己本身感情本质感发的生命,引起读者的感情、品格、必灵、情操的一种联想。他影响了北宋初期的晏殊、欧阳修;是“正变之枢纽,短长之流别”,是词的演变、变化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刘颐载的《艺概》上说:“冯正中(冯延巳字正中)词,晏叔同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阅读记录第272天】

                                        2017.8.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印象中的冯延巳是一位有着独特曲调的大诗人,可以说是词。虽然大多都是“闺怨词”。但是却和温庭筠的有着不同的风...
    秋祭阅读 447评论 0 0
  • 今晚读冯延巳、李璟、李煜 一、郁抑怆怳,百转千回之冯延巳 先回顾一下:温庭筠是一个客观的词人,用美感的联想加深了词...
    亲亲氧气阅读 556评论 0 1
  • 沧桑仍未改初衷,春夏秋冬逐浪冲。 大力三威强劲酒,追波寒水气犹充。 【清风阁】2017.02.18
    清风阁阅读 277评论 0 1
  • 有目的,要筛选,带问题,找重点,大量阅读,建立体系,注重输出。 遇到什么问题就去找那方面的书,马上运用的知识记得最牢。
    斗恶龙志阅读 141评论 0 0
  • 独味阅读 303评论 0 0